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民俗

囤年货 看看西藏特色年货都有啥

发布时间:2024-02-07 10:48:00来源: 西藏日报

  春节、藏历新年临近,置办年货是市民群众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罗萨梅朵、卡赛、酥油花、切玛盒……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本地特色年货琳琅满目。这段时间,不仅本地居民忙着采购年货,很多游客也穿梭在各大年货市场,了解特色年货的制作、用途和寓意,古城拉萨人头攒动、红红火火,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质量好、花雕更精致的切玛盒售价更贵

  2月6日,记者来到冲赛康批发市场、八廓商城等地,切玛盒、青稞苗、酥油花等西藏特色年货映入眼帘,叫卖声、询问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街边卖切玛盒的店铺内,39岁的次仁和女儿一边将切玛盒按照大小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一边招呼着顾客,小儿子则坐在一旁,认真地擦拭着手中的切玛盒。

  “老板,这个最小的切玛盒怎么卖的?给我拿一个。”次仁央宗挑中了一个小巧精致的切玛盒。今年26岁的次仁央宗来自昌都,目前在拉萨一家企业上班。今年过年她打算回老家,虽然不在拉萨,但还是准备将房子布置一番。“我在这边住的是员工宿舍,虽说过年也不在这儿,但还是打算买个切玛盒摆上,再贴个对联,新年新气象嘛。”次仁央宗说。

  切玛盒是将精制斗形木盒用隔板分开,左右两边分别盛入炒青稞和糌粑,再插上象征五谷丰登的罗萨梅朵和寓意吉祥的酥油花,象征着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次仁告诉记者,切玛盒根据大小、精致程度,售价从60元至700元不等,更有部分质量好、花雕更为精致的,售价在700元以上。

  酥油花需在阴凉地保存 切勿放冰箱

  “家里有老人的话,推荐买次仁南珠图案的,一对200元,像这种最大的近500元。”在八廓商城的酥油花摊位前,来自日喀则市仁布县的索朗扎西和妻子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制作一个‘孜卓’需要花费近3个小时,这次我一共带来了40多对,基本都卖完了,生意挺好的。”索朗扎西说。

  酥油花在藏语中称为“孜卓”,是用酥油制作而成的一种雕塑艺术,其造型精妙,色彩明丽,也是西藏群众过新年的必备年货。“孜卓”的图案很多,有日月星辰、花卉草木、飞禽走兽等,最常见的图案有代表和睦的四瑞图、代表吉祥如意的吉祥八宝、代表平安长寿的次仁南珠等。

  “看看我家的‘孜卓’,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很好看。”33岁的平措来自堆龙德庆区,春节、藏历新年临近,他将自己制作好的“孜卓”装在盒子里,每日坐最早一班公交车,前来拉萨市区沿街售卖。“销量还可以,已经卖了快3000元了,还剩下七八对,打算卖完就回家过年了。”平措说。

  “孜卓”根据大小、做工,价格各不相同,通常一对“孜卓”价格在80元至200元之间,特别大的能卖到近500元。为了便于保存,“孜卓”也有木质的,价格通常是20元到150元一对,还有石膏做的“孜卓”,一对是45元。索朗扎西提醒,买回家的“孜卓”需放在阴凉的地方保存,不要放入冰箱,否则会损坏图案。

  本地特色年货深受游客喜爱

  新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摆放青稞苗,寓意丰收吉祥。阳光下,商户益西一边给青稞苗洒水,一边告诉记者,如果是提前买青稞苗,那就要买还没有完全长出来的,放在太阳底下浇浇水,就会长得特别好;如果是临近过年买,那就要买长势茂盛的。绿意盎然的青稞苗上挂着点点水滴,水滴闪着亮光,益西的眼里满是笑意。

  此外,“隆果”“卡赛”“罗萨梅朵”也是西藏群众过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货。“隆果”是一种用陶瓷、石膏等不同材质制作的“彩塑羊头”,根据大小、材质的不同,售价从45元到上百元不等;“卡赛”是藏式油炸面果子,从最初的单一麻花款式,到如今款式和品种越来越丰富,是节日期间必备的美食之一;“罗萨梅朵”是经过染色的麦穗花卉,一捆5元,过年时插到盛满糌粑和青稞的切玛盒上,寓意着新的一年是美满、丰收的幸福年。

  游客王鹏穿梭在买年货的人群中,向商贩询问着每种年货的用途、寓意,并举起手机一一记录。“我听客栈老板说这边年货都很有特色,就出来逛一逛、看一看,商贩们都很热情,会耐心回答我的问题。我买了一个小的切玛盒,还买了藏式门帘、罗萨梅朵,还有酥油花,竟然是手工捏出来的,太精致了!”游客王鹏举起手中的“战利品”,高兴地说。

  新春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古城拉萨的大街小巷里,买到心仪年货的人们怀揣着对新年的美好憧憬,满载而归。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年味浓起来 市场热起来

    W020240206358827011980.jpg
    岁末掸尘,辞旧迎新。2024农历春节与藏历新年在同一天。节日临近,全区各地年味渐浓,赏民俗、备年货,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人们忙着迎接“双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