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构建新时代文化自信 引领青少年茁壮成长

雷钟哲 发布时间:2018-02-26 16:15:00来源: 未来网

今年除夕当天,共有6.88亿用户通过微信红包传递了新年祝福;正月初一至初六,全国电影票房累积突破56亿元人民币,刷新了春节档票房新纪录;全国外出旅游人数3.86亿人次,年味浓浓的古村落游成为今年的流行。至于家长带着孩子走进书店,选几本好书“加油”“充电”的场景,更是多到了随处可见、无以计数的程度。

这些现象说明,春节除了祭灶扫尘、除夕守岁、祭祖拜年、春联鞭炮等等传统年俗依然鲜活呈现以外,还有网购年货、绿色过年、电子红包、视频拜年、观赏电影、外出旅游等等“新年俗”元素闪耀登场。而这一切,则折射着社会物质发展和文化变迁的深层脉动。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春节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脐带,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它让我们看到了天人合一、俭约自守、有容乃大、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同舟共济等等文化因子、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有助文化自信的确立,有助凝聚起中华民族逐梦前行的力量。

其实,春节还是一窥我们民族文化伟力的窗口。为什么中华文化、中国文明在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赓续不断连绵不绝,看一看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时代的传统春节,至今依然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依然能够撬动几十亿人次的迁徙大潮,就能深切体悟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悟到文化自信的渊源。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缘由何在?底气何在?就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而“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以及“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等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治国理政的思想圭臬。我们,根本就没有轻薄传统文化的理由。文化自信,是一个科学理性的选择,是一个基础坚实的结果。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需要强大的力量加以推动。其中,自然需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由此也就看出,引领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延续民族精神根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在“静静的春节”聆听文化心跳

    “往年从除夕夜就开始扫炮皮,一扫就是一宿。今年却主要是厨余和生活垃圾,轻松不少。大家新年一出门,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心里也敞亮!”环卫工人一席话,道出今年不少城市的新风尚。[详细]
  • 开创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新时代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艺评论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详细]
  • 文艺应在时代大潮中保持定力

    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互通性、渗透性与融合性随着市场的开发活跃愈发显现。当前,电影市场空前活跃、票房高企,国产影片数量、观影人次履创新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