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探路墨脱:墨脱求解路难行
1994年,险峻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建起了鲁古吊桥,德兴乡与墨脱县城从此可通车。图为4月4日,一辆汽车小心翼翼地从鲁古吊桥上通过。人民日报记者 邓建胜 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比蜀道更难的,是西藏墨脱县境内的路。2013年10月之前,墨脱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孤岛”,县内必需却不能自给的生产生活物资,几乎只能靠人背马驮。
4年前贯通的扎墨公路,让“高原孤岛”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
“在扎墨公路修通前,墨脱县城的商品很少,像啤酒、健力宝等饮料都是奢侈品,零售价是林芝市区的四五倍。扎墨公路的建成,为墨脱县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如今在墨脱县城开建筑公司的唐茂良说。
来自四川遂宁的唐茂良,1992年是作为背夫进入墨脱谋生的。当时,刚初中毕业的他,背着货物徒步从米林县的派镇翻越雪山,走了十几天才到达墨脱县城。
传统上,进出墨脱有6条通道,但至今,能满足通车条件的只有一条-从波密县城所在地扎木镇至墨脱县城、约117公里长的扎墨公路。4月3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墨脱。这条从1965年就开始修筑的公路,给了我们很多的意外和感慨。
海拔4700多米的嘎隆拉山口是进入墨脱的必经之地。我们于当天下午3时许到达嘎隆拉隧道口,路上风雪交加。路旁有人停车拍照,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不让我们多作停留,“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路上最容易发生雪崩。”
嘎隆拉山口附近就是海拔高达5500多米的巨大冰川,受暖湿气流影响,这里常年狂风大作,大雪纷飞,盘山而过的公路一年之中只有四五个月具备通行条件。2013年10月,嘎隆拉隧道贯通,从此,扎墨公路具备了常年通车的条件。那年,我国宣布“高原孤岛”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
墨脱县城的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驶出嘎隆拉隧道进入墨脱县境,地势急剧下降,茫茫的雪山很快变成密林。4年多前,媒体曾纷纷报道“墨脱修通了柏油路”,但我们在沟深林密的狭路上一路颠簸,居然连一点柏油路面的痕迹都没找到。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和暖湿气流影响,墨脱从5月之后就进入漫长的雨季。在冬季结束、雨季到来之前,是修路的最佳时期。从嘎隆拉隧道出来一直到墨脱县城,整条公路都在翻修,许多水毁路段,甚至连路基都找不到。
降水充沛、地质构造极不稳定的墨脱,乡镇公路通达率已达75%、通畅率达25%
4年前的柏油路不见踪影,这不是媒体当年说了谎,而是大自然的破坏力太强大。
墨脱被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所包围,地势从海拔7700多米的雪峰急剧下降到海拔只有140多米的平原河口,域内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藤桥和溜索是祖祖辈辈在山腰、河谷地带生活的门巴族、珞巴族群众克服险阻的最主要交通方式。
墨脱区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地处祖国边防最前沿。早在1965年,国家就开始尝试从6个方向打通墨脱,但直到1994年,才从嘎隆拉山口方向修通了季节性通车的简易公路。然而,几乎在一夜之间,扎墨公路就被山体崩塌和泥石流冲毁。直到2013年10月,这条墨脱与外界连接的公路,才再次实现了全线贯通。
据扎墨公路工程项目负责人何先志介绍,扎墨公路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缝合线附近,印度洋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寒冷气流交汇处,新构造运动活跃,雨水充沛,地势高差大,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危害公路建设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塌方、水毁、雪害等,均集中在这一地区。因此,千辛万苦修建的一段路桥,往往一场大雨、一次山体滑坡,就荡然无存。
“要想富,先修路。”直到2008年,墨脱全县只有1条季节性通车的机耕道。如今,正在全面翻修的扎墨公路,已是G559国道的一部分,正成为墨脱人民的致富之路、希望之路。为了“挖穷根”,近年来墨脱县加快了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截至2017年底,墨脱全县乡镇公路通达率为75%、通畅率为25%,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69.5%、通畅率为6.5%。
“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仍然是墨脱一些乡村交通的真实写照
“山顶在云间,山底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这首在墨脱传唱上百年的民谣,如今仍然是墨脱一些乡村交通的真实写照。
从4月3日至7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墨脱县境内能通车的乡的几位乡长,驱车前往墨脱镇、德兴乡、帮辛乡、达木乡、加热萨乡等地越野车能够到达的村庄。一路走来,记者深切感受到“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的无奈。
听说帮辛乡岗玉村是墨脱县最后告别溜索进出的村庄。4月5日一早,我们决定从县城驱车前往探个究竟。
“通乡公路打通之前,从县城到这里,单趟至少要走2天,要备足3天的干粮。”2000年前后曾在加热萨乡当过几年乡长的干部周海涛说。
加热萨乡与帮辛乡同在墨脱县北部。帮辛乡向北再翻过一座大山就是加热萨乡。“现在修通了砂石路,开车进加热萨乡还要花一天时间。但要是雨季山洪冲毁了道路,在修通前,大家进出还是只能步行。”周海涛说。
进入帮辛乡,在雅鲁藏布江切割的万丈深渊中,肯肯村与岗玉村的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几乎对称地位于峡谷两侧的山腰密林中。从肯肯村前往岗玉村,先沿“之”字形的陡峭山路下到谷底,小心翼翼地经过架设在江面的索道,再沿“之”字形陡峭山路往上爬。据建行林芝分行驻岗玉村工作队队长田文阁介绍,由于村里资源匮乏,就地脱贫无望,今年10月,岗玉村的31户人家将整体搬迁至资源禀赋好的格当乡异地重建。
当然,这些制约墨脱城乡发展的交通瓶颈,将随着扎墨公路的翻修升级而迅速得到改善。墨脱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现已形成由一环路、水仙花大街、墨脱新村市政路等城市道路为骨架,各项功能齐全的占地面积为1.8平方公里的县城区域,背崩乡等也在稳步进行小集镇建设,这些都将成为扎墨公路沿线及其延伸线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不仅如此。2013年扎墨公路贯通后,还大大降低了物资运输成本,加快了墨脱县特色产业的形成。据介绍,在扎墨公路修建前,运输成本每斤接近1元,且由县城前往林芝市区需用3-4天,制约了墨脱县的香蕉、青辣椒等农副产品的输出。目前,县城运输至林芝市区的运价成本为每斤0.2元,运输时间为1天。正在翻修升级的扎墨公路,将为墨脱县特色产业发展打开广泛的空间。(记者 邓建胜 琼达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