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让年轻人成为在场者
前不久,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新鲜出炉,新增1082名传承人,可喜可贺。不过,入选名单中60岁以上的超过半数,40岁以下的仅7人,平均年龄63.29岁。如何培养更多的年轻传承人,让非遗技艺真正薪火相传,刻不容缓。
要培养年轻传承人,首先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非遗。在很多人的固有思维里,传统文化题材可能等同于“冷门”“偏门”,其实未必。
就说京剧吧,一般印象是“听不懂”“太慢了”“老年人才喜欢”,然而近年来,被誉为“当今坤生第一人”的王珮瑜却将“瑜乐京剧课”开进全国各地高校,大受年轻人欢迎。笔者有幸在四川音乐学院的讲座现场感受到年轻观众之热情,跟追影视明星并无二致,让人讶异,然而一堂课下来,却不得不承认王珮瑜火得有理。不同于传统戏剧表演,这场京剧课轻松、好玩,用三个“好”介绍“三级韵”,用三个表情展现“惊提”“怒沉”“喜展眉”,几个关键词让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顿时变得浅显易懂,再用京剧演唱现代流行语,请观众同台互动,一堂课有声有色,笑声不断,即使不懂戏的人也不会乏味。可见,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只要贴近现代的审美,善用新媒体,尊重年轻人的话语体系,把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融进年轻人的心,并非不可为。
另一方面,传承的核心是传承人,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近年来,一些年轻非遗传承人带来的活力已让人刮目相看。邛崃平乐规模最大的瓷胎竹编工厂负责人、32岁的黄星,大胆改革父辈们对竹编的定位,将产品从观赏器具向实用器皿转型,以适应年轻一族以及格调群体的品位,他们为法国某奢侈品牌生产的茶具,专卖店售价高达29800元。成都工艺品“四大名旦”之一银花丝,一度也面临有质有价却无市的尴尬局面。国家级传承人道安的女儿王小璐不仅帮妈妈开起网店,还在银花丝的设计中融入现代理念,带来时尚气息,赢得年轻人和高端市场的认可。
跟年长者相比,年轻人缺乏经验,但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对市场更敏感,要让他们更快地成长,除了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和平台,还不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在京剧圈,王珮瑜算是一个另类,她尝试了上综艺、开网课等多种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也收获了不少质疑,对此,王珮瑜坦承:推广京剧,我是“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现在的非遗传承大多面临困境,何妨多一些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来走一走不寻常的新路呢?
-
文化传承需要更多“摆渡者”
中国文化需要更多像谷建芬这样的“摆渡者”,同时也需要有更多像营口市这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肯在文化传承事业上下功夫的地方。文化的传承、精神的滋养、美德的培育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担当舍我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