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邮路人:联通外界,见证巨变
以往邮车每周两班,一车总包不过30个;现在每周5班邮车,每车总包都在300个左右
“2007年我刚到这里时,邮车每周两班,一车总包不过30个。现在每周5班邮车,每车总包都在300个左右。”7月23日,从拉萨方向发来的邮车抵达山南浪卡子,邮政局局长贡觉旦增打开车厢门,又是满满一车包裹。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西藏邮路日益繁忙。截至2017年,运行总里程超过948万公里的高原邮路,已经延伸到了雪域高原的每一个乡镇,平均每年投递921万件包裹、3984万份报刊、41.91万件信函。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跟随西藏邮路行采访团队前往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实地探访西藏邮路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见证雪域邮路人的坚守。
包裹送进“世界之巅”
萨藏村主任扎西从邮递员曲巴次仁手中接过包裹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不远处飘扬着国旗,国旗下立着一座石碑:“世界之巅——海拔5375米”。这里是全球海拔最高的乡镇——普玛江塘乡,平均海拔超过5300米,有的村庄甚至超过7000米。
雨中的普玛江塘寒意逼人,三伏天里,口中甚至能哈出白气。抱着大大的包裹,扎西还是与曲巴次仁寒暄了几句。
2005年,曲巴次仁放下手中的羊鞭,成为普玛江塘的第一任邮递员。从那以后,他便成了普玛江塘9个村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纽带。
“以前这里从没见过穿绿衣服的邮递员,乡里也很少有人需要寄信或者寄东西。”曲巴次仁说,刚干上邮递员时,他1个月的业务量不过一两封信。
尽管业务量很小,但工作并不轻松。“那时候乡里有一家人,小孩考上了拉萨的学校,经常给家里写信。家里人也不识字,来信了需要我给他们念,念完了我再代他们回信。”曲巴次仁说,单单这一户人家,进了他家门没一两个小时出不来。但他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近年来,手机、网络的普及让普玛江塘的信件越来越少,但包裹数量却急剧增多,因为网购已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平常一车至少有一二十个包裹,要赶上‘双11’,包裹一车都装不下。”
为了满足业务需要,曲巴次仁的邮车从最初的自行车、摩托车更新成了面包车。曲巴次仁负责的邮路也从普玛江塘乡拓展至浪卡子县,每周有5班邮车送来天南海北的包裹,普玛江塘与外界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120万平方公里雪域高原,在县以下单程里程超10万公里的邮路“最后一公里”上,类似的变化无处不在。自2015年以来,西藏565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已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行政村通邮率达91.6%以上,省外进藏邮包7天内即可送达。
珠峰脚下的邮局
雄伟的珠穆朗玛峰脚下,山谷间数十顶帐篷拱卫着珠峰大本营。营地中间,一座雪白的帐篷人流如织,这座帐篷便是全球海拔最高的主题邮局——珠峰邮局。
在这里,抽象的海拔数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原反应,看不见的紫外线迅速钻进每一寸裸露的肌肤。一路颠簸至此的游客和登山者,或气喘吁吁,或激动不已,但缓过劲儿来、平复心情,珠峰邮局往往是他们的第一站。
为了更好地保护珠峰,珠峰大本营周围不允许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海拔5200多米的大本营寸草不生,除了祈福的经幡和玛尼堆,邮局成为雪域圣地人类社会活动的唯一印记。
来自江西的游客陈小姐一下车就冲进了邮局。“来的路上就听说珠峰有家邮局,从这里给朋友寄一张明信片,意义非凡。”
7月24日,记者来到珠峰大本营时,珠峰邮局里挤满了投递明星片和购买纪念品的游客。嘈杂的帐篷里,不停地传出加盖邮戳的当当声。
为明信片加盖邮戳,把珠峰“寄出去”,是26岁的藏族姑娘措姆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11年以来,每年4月15日到10月15日,她都会来到这个帐篷邮局里工作。
7年前一毕业,措姆就主动申请来珠峰邮局工作。“珠峰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是圣山,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都是托珠峰的福。我在这里工作,既能守着珠峰,又能为那些慕名而来、喜欢珠峰的人服务,我觉得很满足。”措姆说。
每年,有超过6万张明信片,从珠峰发往世界的各个角落。明信片上不仅有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也有措姆为游客留下的藏语祝福:扎西德勒。
乃堆拉山口有位“亚林叔”
7月26日清晨,边境上的小城亚东安静得只能听见亚东河奔流的水声。如同过去28年一样,邮递员亚林一大早就背上邮包,前往乃堆拉。
乃堆拉,藏语意为风雪最大的地方。中印国际邮件交换厅就矗立在乃堆拉山口上。每周四、周日11时,中印双方都会在此进行国际邮件交换。“邮件交换不仅承担着邮政通信的职责,也属于涉外工作,千万不能迟到。”亚林说。
从亚东河谷上到乃堆拉山口,海拔落差超过1500米,山路崎岖难行。“冬天一层雪,夏天一层泥”。但28年间,无论骑马还是驾车,或是徒步,亚林总是带着中印间往来的国际邮件,准时出现在交换厅前。
乃堆拉不仅是国际邮件交换的最前端,也是国内邮路的最末端。作为乃堆拉邮路上唯一的邮递员,亚林不仅要负责国际邮件交换,还要为沿途的边防哨所寄送邮件。
趁着这次上山交换邮件,亚林给乃堆拉哨所战士陈近带来了老家寄来的包裹,包裹里有陈近期盼已久的女儿照片。
入伍11年,陈近一直记得“亚林叔”第一次给他送包裹的情景:“那天我正在执勤,雪特别大,车上不来,‘亚林叔’背着包裹走了3个多小时给我们送上来。”陈近接过包裹,“足足有30多斤”,这个重量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亲情的分量,也第一次让他对邮递员产生了敬意。
“可能与大城市相比,边境上要送的邮件和包裹都很少,但它的价值却很大。”亚林说,他已经50岁,战士们对他的称呼已经从“亚林哥”变成了“亚林叔”。但只要这条邮路需要他,他会继续走下去。
在雪域高原长达3842公里的边境线上,共有21个边境县、104个边境乡。34.35万平方公里边境土地上生活着40余万百姓与戍边将士。许多像亚林一样的邮递员,常年坚守于此。
近年来,西藏邮政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边境地区的服务水平。2017年以来,21个边境县、73个边境乡、254个边境村的邮运和投递频次得到了提升。目前,所有边境村基本保持至少每周投递一次。
-
乡村文化振兴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充分尊重民族习俗、结合地域特色,让村民自行开展各种节庆、民俗文化传习等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