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稽古钩沉 吐故纳新 构筑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

李元梅 发布时间:2018-08-20 08:4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8月的阜新草木葱郁,天朗气清,物阜民丰,人文渊薮。日前,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图为第二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开幕式现场。摄影:李元梅

此次论坛开幕式由阜新市政协副主席陈志宏主持,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施光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阜新市政协主席张盈致辞,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发表讲话。随后,与会学者参观了“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藏古籍珍品展”与“涉藏金石总录•甘青地区展”。

论坛的大会交流过程中,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桑丁才仁馆长与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长西热桑布等7位专家的轮流主持下,来自西藏、四川、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北京和辽宁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主题,展开了精彩演绎、热烈讨论与充分交流。


图为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长西热桑布发言。摄影:李元梅

西藏大学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长西热桑布作了题为《海春生先生所藏有关嘉绒地区历史文献价值初探》的发言。海春生此次收藏的近20件历史档案文献属首次发现。文献主要涉及嘉绒地区特别是沃日土司有关经济及日常活动,包括账单、契约、誓、令、收支以及民情报告等内容。这些未曾刊布的民间收藏品,对研究近代沃日土司所管辖区域的政治、经济等领域有着很高的实物根据和资料价值。目前,此类文献在民间存世量极少,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文献角度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和重要的文献资料。西热桑布通过整理研究,利用古籍文献学方法,对这批文献的文化、历史价值等方面做了初次探讨。


图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萨仁高娃(右)发言。摄影:李元梅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萨仁高娃以《国家图书馆藏藏文古籍原生性保护迈向再生性保护》为题做了演讲。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从3000年前的甲骨文到近现代著名文人墨客的手迹和文稿,珍藏了近300万册件古籍特藏,包括3万余册件的民族文字古籍,其中藏文古籍藏量达3000余种。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这些珍贵特藏,多年来在恒温恒湿环境、安防消防完备的标准古籍库中原生性保护的同时,近年投入人力物力走向数字化道路,开启了再生性保护的大门,并着手整理细目和加快出版速度,旨在为学界提供完整详备的资料。


图为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文献研究所所长才让发言。摄影:李元梅

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文献研究所所长才让,展示了将藏译疑伪经《北斗七星经》与汉文原本进行对勘的研究成果。中国佛教界将造于本土的佛经,一般称之为“疑伪经”。其中,部分中土疑伪经被译成藏文,或收入《甘珠尔》中,或收入《陀罗尼集》中,对藏传佛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北斗七星经》就属于中土伪经,曾广为流传,元代出现了回鹘文、蒙文、藏文等译本,可见影响之大。才让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藏译本进行再研究。既考察译本的版本渊源,又分析与民族文化及当时社会之关系。以疑伪经的个案研究,来揭示疑伪经在藏学研究中的价值。


图为西北民族大学卡岗扎西次仁教授发言。摄影:李元梅

西北民族大学卡岗扎西次仁教授在以《吐蕃早期的梵语文化造就了藏文创制时代》为题的发言中,提到松赞干布之前藏族社会有无文字之说一直是藏学界热议的话题。他结合敦煌文献、历代先贤著作、古代印度的文字发展历史对吐蕃文献中的“རྗེ།”“བཙན།”“གཉའ།”等术语从历史语言学和词源学等理论,提出吐蕃文献中的很多术语的词根和古代印度的梵文词源变体有关,并表示吐蕃时期藏族文化中普遍存在使用和利用梵文的现象。


图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树林发言。摄影:李元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树林对蒙古族藏文佛教历史著作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研究。17—20 世纪期间,蒙古族高僧撰写了包括大小五明的卷帙浩繁的藏文著作,成为蒙古族文化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树林分析了佛教史著作和历史散记、高僧传、佛教文化交流史几种文类,归纳出蒙古族高僧撰写的诸多佛教历史著作虽然继承藏族佛教史著述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点。


图为青海师范大学索南东主教授发言。摄影:李元梅

青海师范大学索南东主教授对新发现的古藏文写本《诏书与碑文》与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他谈到,此写本的原始出处为哲蚌寺之五世达赖喇嘛私藏书屋,编号为137写本,收录于百慈藏文古籍文献收集中心编著的藏族历史与传记文集中,当中包括赤松德赞诏书、唐蕃会盟碑等诏书与碑文,教授从此写本的年代、字体等角度与不同诏书与碑文进行了对比研究,清晰地阐述了此诏书的学术价值。


图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研究中心宝音图教授发言。摄影:李元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研究中心宝音图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藏文医药古籍文献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他说,新中国成立之前,蒙医药古籍文献绝大多数为藏文文献。可以说,西藏及四省藏区制版印刷的藏文医药古籍文献,在蒙古地区均可以见到,而古代蒙医几乎全部是藏文著述,但这些医籍不一定在藏区找得到。这就表明在蒙古地区遗存的藏文医药古籍文献非常丰富,某种意义上讲,蒙古地区藏文医药古籍文献在数量和种类上持平或超过西藏及四省藏区。


图为中国民族图书馆研究馆员先巴发言。摄影:李元梅

中国民族图书馆研究馆员先巴以《心珠内含 慧月外照》为题,通过藏汉文献对雍正年间番学总管工布查布的学术活动、《汉区佛教源流记》成书背景,以及北京初刻本版式特点等做了深入分析。《汉区佛教源流记》成书年代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争议的一个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其成书在十八世纪后半叶。先巴通过工布查布学术活动与交际圈,得出了《汉区佛教源流记》成书于 1736 年并不久于北京初刻印刷的结论。


图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学院院长道周发言。摄影:李元梅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学院院长道周介绍了甘肃藏文古籍文献搜集整理情况。甘肃省藏文古籍资源非常丰富,1900 年发现的敦煌文献举世瞩目;拉卜楞寺的藏书名闻遐迩;近年来甘肃又发现了大量民间苯教文献,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调查发现,甘肃民间还保存了大量孤本、善本佛教文献。甘肃省历来重视藏文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于2014 年依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了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旨在抢救、保护、整理、编译、出版甘肃省藏区及周边地区藏文古籍文献,开展藏文文献整理编译、相关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道周对甘肃所藏藏文古籍文献进行了分类简介,对各类文献的收集整理情况进行了盘点,并对今后如何继续做好甘肃藏文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图为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包哈申发言。摄影:李元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包哈申重点讲述了近10 年以来,蒙医药藏文古籍整理研究进展及展望,主要围绕搜集藏文古籍及其挖掘整理,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蒙医药资源是蒙医药研究人员的历史使命。包哈申强调,支持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是信息科学与技术,代表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是对计算机的应用。构成蒙医药学传统的古代文献,本身已成为一种信息资源。信息时代,文献的传播被赋予了新的科学技术内容,文献数字化顺理成章地成为文献工作者的任务。因此,数字化开发这一信息资源,服务于知识经济,是文献研究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论坛第二日,两组分组会议同时举行,学者们各抒己见,将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分享给与会者,其中不乏新发现、新方法、新观点、新论断。


图为第一组分组会议现场。摄影:李元梅

在第一组分组会议中,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的桑丁才仁馆长、扎西次仁研究员、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的旦木真教授、四川省藏文古籍搜集保护编务院的降洛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的兰却加教授、敦煌研究院的万玛项杰馆员、敦煌文献研究所的堪措吉研究员、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联图天下(成都)教育研究院吕亚峰副院长、西北民族大学藏文典籍所的杨本加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乌力吉套格套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的塔娜博士就各自的相关研究发表了讲话。

学者们的讲话,涉及编纂《涉藏金石总录》的情况、敦煌藏文佛教文献整理的价值探析、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藏古籍文献情况、河西走廊一带遗存藏文古籍文献初探、藏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中的数据共享、藏文伏藏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藏文古籍分类方案的现状及其国家标准的制定、《金光明经》译蒙、论锡埒图•固什译《米拉日巴传》中的藏文转写文阿里伽里等议题。


图为第二组分组会议现场。摄影:李元梅

在第二组分组会议中,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张双福研究员,英国皇家邮学会会士王剑智,西南民族大学的红音博士,四川省阿坝州藏文编译局的阿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教育学院的万玛才让教授,西藏佛学院的格桑旺堆副院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的王巨荣、卓玛、张子凌、肖维霖、李慧,西藏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的央拉,青海民族大学的才航多杰教授,玉树东仓大藏经博物馆的尕玛曲桑,青海师范大学的旦正才让、夸加先等围绕大会主题展开发言。

发言的议题涵盖了《救度八难仪轨文》初探、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研究现状与成果、《嘉绒藏族历史文化丛书》中的嘉绒地区名人、宁玛派大师娘•尼玛沃色之生平及《佛教史花蜜精露》、在西藏佛学院建立藏文佛教文献中心的设想、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馆藏历史档案文献简述、以芒热寺和白噶寺为例浅析藏文古籍文献的破损状况与修复方法、藏文古籍文献整理技能与方法、多罗那他及其文集、内蒙古乌审召内所藏嘉庆年间祭祀用锅藏文铭文解析、廓尔喀文书、呼和浩特及其周边地区涉藏金石分布情况、藏文古籍数字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发现的藏文写本巴涅阿唐藏书“诏书与碑文”研究、丹廓“智河拉姆”摩崖文字及造像研究。


图为第二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闭幕式现场。摄影:李元梅


图为阜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张海鹰致辞。摄影:李元梅


图为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文献研究所所长才让作总结发言。摄影:李元梅


图为西北民族大学卡岗扎西次仁教授作总结发言。摄影:李元梅

分组会议结束后,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闭幕式。仪式由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主持,阜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张海鹰致辞,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文献研究所所长才让、西北民族大学卡岗扎西次仁教授分别对两组分组会议做了精炼而妙语连珠的概述。

张海鹰表示,历时两天,第二届全国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各位专家学者立足当代社会,以勇于担当、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臻于至善的精神,对如何保护好、研究好、开发利用好藏文古籍,从不同侧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更本着各自对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了解和理解,表达出各自的真知灼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藏文古籍的独特魅力和珍贵价值,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强烈愿望,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深沉而热烈的家国情怀。

有根可寻,有本可立,一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藏文古籍凝结着先贤大哲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藏文化的精华和灵魂,蕴藏着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历史见证,是研究藏族文化之根本的珍贵载体。本届论坛探讨的议题,既有对各地区、各年代、各版本藏文古籍的深入分析,又有对古籍修复、分类、保护、建库、数字化、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有益尝试,这些经年累月的基础研究,为构建民族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图为与会专家学者合影。摄影:李元梅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