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西藏”为西藏文化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人们戏称“诗与远方终于结合”,这是今年文化与旅游领域最为重磅的消息。随着西藏自治区“冬游西藏”优惠政策的不断推进,“旅游+文化”已成了西藏自治区旅游主旋律,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与文化旅游新业态带给了西藏游客不同于以往的精神享受。
11月15日,在西藏城发莲华之宝展厅,记者看到展出的陶瓷产品中有窑变烧制的阿里岩画;融入西藏文化和内地骨瓷制作技艺的餐具、茶具;还有经过数次窑变才烧制成的陶瓷唐卡……“像这种窑变烧制的阿里岩画,就是先把石膏瓷粉弄成泥巴,做成岩石状画板,这种画板在风干后会有自然裂痕,不需要做旧。然后由西藏唐卡画师用勾线画出来、填色再经过烧制,我们这些仿制的岩画在高温烧制后不会褪色。还有陶瓷唐卡,比如这幅《白度母》,我们就是融入了西藏唐卡绘制技艺,融入了新彩、古彩、粉彩这三种陶瓷工艺,根据颜色不同,这幅陶瓷唐卡就要经过七次窑变,分批烧制而成,这样制成的陶瓷唐卡可以2000年不褪色……”莲华之宝展厅的解说员旦增曲珍耐心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着。“我是在前不久的广交会上了解到这个西藏陶瓷品牌,这次来拉萨旅游,特意打听到了该展厅的地点,过来看一下。这个西藏的文化旅游收藏品,很有创意,很有文化气息。”游客朱宇感叹说。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上,这个西藏企业一次性拿下了200万美元的订单,也因其独特的西藏特色陶瓷产品,获得了参观者的青睐。西藏城发莲华之宝展厅艺术总监李初初告诉记者,在西藏发展优质“冬游西藏”的背景下,西藏自治区文化企业的活力也得到了释放:“随着西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开发,旅游与非遗体验不断结合,非遗衍生产品与服务也形成一股新潮流。我们做的就是把西藏陶瓷和国内外最先进的制瓷技术结合,将精选的西藏元素和文化融入进去。西藏的板画、壁画、岩画、唐卡……可挖掘的东西很多,在产品中,可融入的西藏元素更多,黑颈鹤、金丝野牦牛、绿绒蒿、大象等等都可以形成话题,而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也促使我们这些文化企业将设计团队、销售团队、广告团队等结合起来,用瓷器把西藏文化传播出去,把西藏旅游文化产品做成精品、收藏品。目前我们企业的销售方式主要是订单式生产,年生产力达到2000多万件,并解决拉萨本地就业116人。明年,我们将计划进一步推进以展代销,把我们这个文化展厅做成旅游参观点,促进西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及其旅游商品转化,推动新兴旅游要素全面发展。”李初初说。
自治区文化厅产业处处长罗布次仁介绍,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发展态势。全区各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企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一些创新创业平台在为文化‘双创’人才服务的同时,也壮大了自身实力,见证了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的活力,比如从单一的唐卡绘画、制陶专业到现在的陶瓷唐卡、仿制窑变的岩画、餐具、茶具等,同时,一些企业也通过手艺的传承,与各个学校联合建立了实训基地,给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学生一个更宽广的发展思路和平台。进入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力、资金投向挖掘开发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艺术等对文旅业具有促进作用的隐形资产。而西藏自治区文化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来推动和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罗布次仁告诉记者。
-
我眼中的西藏和西藏文化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风光绮丽的地方。我有幸四次访问西藏,也去过其他几个藏区,其中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那些都发生在1985年至2011年间。[详细] -
文学爱好者齐聚拉萨,共同探讨挖掘西藏文化富矿
为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赞美西藏,9月1日,《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2017年度优秀作品颁奖典礼暨新时代散文创作研讨高峰论坛在西藏拉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界人士和获奖作者参加大会。[详细] -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打造藏文化高地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位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慈觉林沟彭布山脚下,规划可利用土地面积约12000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