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烙画艺人铁火绘丹青 三十余载传承中创新
每天清晨,家住甘肃兰州的民间艺人姜中便伏在案边潜心烙画,“金陵十二钗”经过他烙笔的润色,人物变得生动形象,深浅不一的褐色中透着古朴的韵味。 徐雪 摄
每天清晨,家住甘肃兰州的民间艺人姜中便伏在案边潜心烙画,“金陵十二钗”经过他烙笔的润色,人物变得生动形象,深浅不一的褐色中透着古朴的韵味。
烙画又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图为以烙画形式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徐雪 摄
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姜中今年57岁,作为姜家第三代烙画传人,他至今已坚持了30余年。在儿时的记忆中,爷爷用煤油灯烧铁钉烙画的情景常常浮现在脑海里,也正是受此影响,姜中对烙画的感情尤为深厚。
姜中近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说,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代光绪年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烙画以前多在木质材料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烙画多见于宣纸、丝绢等材质。
图为正在创作中的烙画作品。 徐雪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烙画的工具也在“更新换代”,从炭火烤烧铁具到电烙铁,作画的方式变得更为省时省力,但工艺的难度与水平并没有降低,反而更考验艺人的能力与耐力。
制作烙画首先要静得下心来,一幅小画往往需要一个星期的雕琢。已熟练掌握技法的姜中,在创作中可以灵活把握火候、力度,在纸上烫出浓淡相宜的图案,他还创新融入镂刻工艺丰富艺术创作。
姜中创新的烙镂画技艺,多应用于在宣纸上临摹古典长卷,同时宣纸的材质也考验着艺人对烙铁头温度和行笔力度的把控,而且画面讲究对人物景观细致入微的刻画,《维摩演教图》《永乐宫壁画图》便是姜中的代表作品。
姜中创新的烙镂画技艺,多应用于在宣纸上临摹古典长卷。 徐雪 摄
此外,姜中还以烙画的形式创作了《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军从陇原走过》《龙腾盛世》等作品,烫烙线条细腻流畅,画面古朴典雅,曾多次在国内获奖,广受好评。
“铁笔飞舞留秋意,烙印飘逸注春风。”一句道出了姜中对烙画的感情,他认为烙画技艺和其它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一样都是民族的符号与基因,所以要守住这份传统并传承下去,接下来,他计划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以烙画的形式逐一展现。
-
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亮相斋宫
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23日在故宫斋宫开幕。[详细] -
红色的喜悦——美术作品中的国庆
国庆日,唤起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爱国之情,激荡亿万人民为梦想奋斗的信心与豪情。飘扬的国旗,大红的灯笼,绚丽的气球和烟花,载歌载舞的人民……这是众多以国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画面。[详细] -
画说改革巨变
“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京展出,从全国征选的270件优秀美术作品,浓墨重彩地回放着40年来一幕幕永载史册的精彩瞬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