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文化保护重在形成全民共识

毛梓铭 发布时间:2018-12-06 16:07:00来源: 广州日报

要把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做得出新出彩,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全民共识。只有大家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一些具体工作的开展才有了协调与合作的基础。因为,文化的留存保护,绝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就拿当年广州锦纶会馆的保护工作来说,一方面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修缮和维护,能不能按照前人技艺修旧如旧,能不能最大可能地保持原有风貌,都得仔细掂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里面的字画、碑刻、牌匾、对联等等。锦纶会馆作为清朝至民国时期广州丝织业老板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如何在保护中把这段历史记忆及其文化价值凸显出来,在方式方法上,还得有所创新。

所以,想要完成这些繁琐复杂的工作,没有共同的意愿和目标,是难以想象的。这里面的共识,归根结底,是敬畏心和责任感。一是要有对历史的尊重,面对前人流传下来的建筑、技艺和传统智慧,不能不加思考地就贴上“落后”和“保守”的标签。说是敬畏,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以同理心、同情心去思考和体察古人生活的风情面貌,这正是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的不二法门。二是要有迫切的责任感,无论一栋建筑,还是一条街区,保护工作动手得越早,就越能最大限度地把历史信息加以保存。文化保护,是一次向历史学习的过程,也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如果没有一种紧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像产权划分、法规制定等很多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就会推广不下去。可能,在相互推诿的过程中,保护一笔历史遗产的“黄金期”就会白白错过。

当然,有了共识,没有参与也是不行。不能说光有保护意愿,而不见实际行动。只有把不同部门、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人都踊跃参与其中,文化保护工作才算打好了地基、立起了框架。这说明,除了要持之以恒地加强保护意识的培育,更有必要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扩大参与范围。一是在公众参与方面,不妨利用好互联网媒介,搭建起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这样一来,人人都可以发出声音、建言献策,闲暇之余,还能结成团队,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无形中,也对深化共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二是在专家参与方面,更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打造一支了解当地文化、熟知风土人情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如此,才能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更加专业的智力支持。否则,靠纸上谈兵或是生搬硬套的方案,文化保护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