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李政葳 发布时间:2018-12-12 13:14:00来源: 光明网

  好消息!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yíng)”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至此,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相关消息后,立即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相关拍卖机构、国内外媒体和民众的支持下,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方式,推动青铜“虎鎣”返还工作出现积极转机。11月23日,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

  这件稀罕文物为何流失海外?在返还过程中经历哪些曲折?它背后有哪些文化价值?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揭秘】

    “虎鎣”保存完整,未见明显后世修复痕迹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虎鎣器形作侈口,方唇,短束颈,宽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现已失。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

  盖内铸铭四字:“自乍(作)(供)(鎣)。”“乍”字反书。可能是共字,与共字通常作、形较异。器自名为“鎣”,是盉的一种别称。“共”作为器名的修饰语,尚属首见。共是供的初文,《广雅·释诂二》:“供,进也。”《玉篇·人部》:“供,祭也。”《广韵·锺韵》:“供,奉也。”“供鎣”明确了此器的用途,即作为祭祀时奉献使用。

  通过X-ray探伤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见明显的后世修复痕迹,垫片清晰,布局合理。流根处、外底有补铸遗迹,器身也可观察到合范处。盖上钮环与鋬钮形制不同,可能系使用时残损后补接所致。

  从便携式荧光能谱表面分析结果来看,铜、锡、铅比例符合商周时期青铜器成分特征,排除了锌铜合金的可能。

  关于“虎鎣”这一世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流乃商周青铜盉标志性的关键部位,凭此位置上的纹饰对其定名,依据充分,科学合理。

    【回顾】

    从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国

  相关资料显示,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相关消息后,立即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相关拍卖机构、国内外媒体和民众的支持下,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方式,推动青铜“虎鎣”返还工作出现积极转机。

    4月底,青铜“虎鎣”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在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和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青铜“虎鎣”的鉴定接收等各项工作。

    9月,国家文物局代表团在刘晓明大使的见证下,于中国驻英国使馆成功举办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1月23日,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仪式,雒树刚为青铜“虎鎣”揭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与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交接划拨文物清册。

    【保存】

    前后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仪式上,刘玉珠说,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历程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情感。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功促成多批流失文物回归祖国,青铜“虎鎣”的回归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彰显了中国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信念与负责态度,也显示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王春法表示,国家博物馆将于青铜“虎鎣”入藏后,妥善保管、做好展陈,深入研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为宣传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原则理念、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作用。

  “国家文物局将本着合作、开放的态度,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更加主动有序开展,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刘玉珠说。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好消息!流失海外百余年圆明园青铜“虎鎣”重回祖国
虎鎣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