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构筑的精神家园——读《西藏三章》
2018年7月末的一天,因编撰《西藏当代文学史》,我在拉萨与西藏作协常务副主席吉米平阶、作协秘书长罗布次仁、西藏白玛岗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韶西等人一起,在雅鲁藏布大酒店,商讨《西藏当代文学史》编撰的相关问题。期间,平阶主席向我推荐,说刘萱女士也创作诗歌,而且很有特色,成绩突出。他让罗布秘书长联系刘萱女士,让她提供诗集和相关资料。中午时分,就在我们准备去吃午饭,走出酒店的时候,一位在刘萱女士身边工作的年轻女孩送来了刘萱女士的诗集《西藏三章》。
在拿到《西藏三章》之前,我在2017年8月,与刘萱女士有过一面之缘。那次相遇也是因为文学。我们共同参加了一个新书发布会。在发布会之后的活动中,刘萱女士应众人的要求,朗诵了一首她自己的诗作。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刘萱女士深情的朗诵,把我带入了一个令人沉醉的辽远空间。但那个时候,我认为刘萱女士和我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喜欢诗歌的人,写诗只是偶尔为之的闲情雅兴而已。直到一年之后,在拿到《西藏三章》时,我才知道,她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与我这类只读诗歌的人相比,她是诗歌的圣徒。她是一位真诚的诗歌圣徒;一位用诗歌编织人生,用诗歌书写和咏唱生命,用理想和生命创作诗歌,让诗歌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插上飞翔的翅膀的诗人;一位把诗歌与生命律动,诗歌与生命活动融为一体的诗人。
在拿到《西藏三章》的那一刻,我首先被诗集的封面所吸引。蓝白相间,以蓝为主的色彩,映现着高原天空的明净与纯粹,昭示着巍峨雪山的伟岸与壮阔。这与西藏这块美丽厚重的土地的气质风貌是那样的吻合、默契。
拿着还带有墨香的《西藏三章》,我和一同出去吃午饭的同仁们向附近的面庄走去。我一边走一边翻阅里面的诗歌,被其中的诗句深深地吸引与打动。也许是因为见我看得有些入迷,身边的人问我,写得好吗?我不假思索地说:“很好!”。这是我初次粗略浏览《西藏三章》时,它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离开拉萨,回到单位后,由于编撰《西藏当代文学史》的需要,我集中精力,细致认真地从头至尾阅读了《西藏三章》。再次阅读时,当初的惊喜与触动依然存在,不同的是,我对这本诗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西藏三章》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壮丽、博大,辽远、深邃,又充满着热烈持久的情感的艺术世界。在我的有关西藏题材的诗歌阅读经验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把诗人的生命与苍茫的高原融为一体,且融合的如此紧密又水乳交融的诗歌艺术境界。在《西藏三章》里,我看到了一个与其他书写西藏高原的文学作品所刻画的大不一样的的雪域高原。尽管我多次踏上过这块令人神往的土地,尽管我也会情不自禁地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与折服,并陶醉其中;但《西藏三章》依然带给了我思想与情感上的强大冲击。在这个用文字构筑的诗歌世界里,我再一次感受着我似乎非常熟悉,但又依然陌生的雪域高原。《西藏三章》用非同凡响的诗歌语言,让我感受到了我所不知道的、依然陌生的雪域高原的迷人魅力;也感受到了刘萱用真诚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所构筑的辽阔宏大的精神家园。
在刘萱女士的笔下,雪域高原始终向父亲母亲一样,永远向自己的孩子敞开着她阔大无比的怀抱,向宇宙万物敞开着她包纳一切的胸怀。她的壮丽与博大,是与生俱来的,她的接纳是无条件的,凡是来到大地上的生命,都可以在这里拥有栖居之所。这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大气象,它来源于高原自身的品质,也来源于诗人忘我的情怀。对于一位不停地行走在路上的诗人来说,其最先应该拥有的生命品质就是胸怀的博大。这是诗人刘萱在高原上吟唱的一个重要缘由。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生命之路也就不会向无限远的地方延伸,更不会在诗歌中以满腔热情吟诵天空和大地,讴歌高山与大河,追怀久远的历史与逝去的辉煌,更不会赋予笔下的万物以壮丽的风貌与博大的气概。
“太古代,元古代,洪水期,冰川期,彩虹般的纽扣,锁住了你一望无际自己的世界。”在诗人的心灵世界里,没有时间的分期,没有空间的阻隔,一切都包纳其中,在博大壮丽的高原上,像情思风一样飘向四面八方。高原的壮丽、博大,影响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促使她情不自禁地敞开自己的心胸,去拥抱那浩大的存在;也升腾了她情感的空间,让她毫无保留地把真情洒向高原大地。同时,诗人精神与情感的博大,又通过精美的语言,塑造和彰显了高原的壮丽与博大。“站在西藏阿里亘古的荒原和苍凉几百万年的土林面前,仿佛我再次醒来。”这是壮阔、亘古、无垠的高原给予诗人的生命启迪,她让诗人的心怀与激情为之迸发,促使诗人行走在高原大地上,面对高原永恒的容姿,诗人无法保持沉默,“为了悠久的混沌和今天的太阳,为了那些沉入辽远星空从来未凝结的魂灵……”歌唱是唯一的选择。在刘萱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她融入高原的情感努力和精神追求。在那里,她的身心获得了无穷的活力,她的情感的脉搏随着高原的节律而跳动,在这样的时刻,诗人已幻变成高原这个巨大存在的骨骼和血液。高原的巨大吞没了诗人的一切,在高原的壮丽与博大中,诗人的生命获得了升腾的可能,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披着透明的阳光、乘着高原的长风,在无垠的时空里飞舞的诗心。
在刘萱的笔下,高原世界也是辽阔的、深邃的。她的辽阔与深邃,同样与诗人情思的辽阔与深邃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达果雪山下,当惹圣湖一万年后,风还在以祖先的姿势坐在那里。如赭色通透的山岩一样,洞穴里沉淀了多少世的睡眠?”时间的无垠辽远,赋予了高原辽远的特质。她从辽远的时空中走来,亘古不变的容颜就展现在诗人面前。面对这浩大壮阔的亘古高原,诗人的情思升腾、飞跃,跨越一切有形的存在,飘向人类宇宙的无穷远处。在诗人的心灵世界里,一切都是敞开的,是没有边界的。由此,只有不停地追问与行进,才是情思应有的品质与性格。“远古的山洞成为世界的酒杯,你将寒风一饮而尽。赶在祈诵之前,沿着早期神话照亮的草原,向白云深处进发,前面还有一百颗星星的雪山。”“向西,再向西”,“我走进亘古高原从未有过的寂静”,“我想将今生对你有所的回忆换你飞在天空的一根羽毛”,“我想让止不住的思念变成燃烧在心中的一盏明灯”,“我想让你的微笑刻印在雪山凄厉的长发中”,这是诗人对自己情思的真切描绘,是对自己行动和欲念的真诚展示。在辽远、深邃的高原上探索与行走,促使诗人产生辽远、深邃的追问,并由此表达着对宇宙万物生命体态的思考。在诗人那里,这充满激情的行走,还是体悟短暂的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方式。
在《西藏三章》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生命律动与高原万物融为一体的存在状态。刘萱通过诗歌,向辽远、深邃的高原不断挺进,向高原的辽远、深邃致敬。其实,这也是她表达和展现生命个体情思世界的辽远与深邃的一次次努力。对于她来说,辽远、深邃的心灵,永远都无法抵达它的边界。精神和心灵停泊的港湾在哪里呢?这是她不断追问的问题。如果说有,对于诗人刘萱来说,一定是无限辽远与深邃的雪域高原。她的著名诗句“我躲得过你的日月,却躲不过你的星辰”似乎就是她对雪域高原在情感上难以割舍的真实写照。
刘萱的诗歌所涌动的,是热烈而持久的炙热情感。这是其诗歌打动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也是其诗歌世界生成与延绵的根本原因。《西藏三章》中的所有诗歌,甚至每一行诗句里,都涌动着深沉炽烈的情感。这中情感首先源自于她对雪域高原的真挚之爱与情感上对高原的难以割舍;因为她的生命寻找,在高原这里获得了一种精神与心灵上的飞跃,她的精神与心灵与高原的气质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刘萱曾在早期的诗歌中表达过这样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渴望:诗在远方。这是一种带有浪漫气息的精神向往与理想追求,但刘萱却在生活中不断践行着诗歌中的承诺,永不停息地把脚步迈向远方。在脚步抵达雪域高原之后,她的诗歌似乎找到了梦中的远方。她的情思由此生出了飞翔的翅膀,从此飞旋在高原无垠的时空里,从此她与高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在她的情感世界里,雪域高原从此占据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坚固位置。她对雪域高原的情感,从此再也无法扯断。在诗歌世界里,她全身心地拥抱高原,渴望与高原紧密地连在一起。“穿越几世的泪水如汹涌的海浪撞击我绝望的胸膛,我拼命地奔跑,拼命地追赶,直至踏碎命运。”“为了追赶你,我灵魂的城堡一夜之间挣扎成了废墟模样,我万世的足音凝成了高原不朽的星空”。诗人以饱满深沉的热情,吐露着对高原的痴迷与追随。高原不仅成了诗人情感飞扬的动力源,也成了她生命活力飞扬的精神营养。正由于此,她把满腔的真诚之情洒向了给予他生命启迪的雪域高原。也由于此,刘萱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成了她真诚之爱的一种表现和印证。在《归》这首短诗中,诗人用较为平缓的语调,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往返雪域高原/每一次/都要在冰雪的光阴中/久坐一会儿/太阳衔住了自己不想疲倦的影子/翻动的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都会从白云中高出来/掏出有些翠绿的眼神/和我不在的日子里/险些被冻僵的泪痕”。这是对雪域高原挚爱的流露,也是她诗情涌动的内在活力。正是这份挚爱,才使诗人以真诚的诗歌语言,书写着高原上的一切,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思。
-
《青藏光芒》荣登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 中国西藏网即将全文刊发
日前,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于安徽蚌埠中华古民居博览园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作家马丽华最新力作《青藏光芒》荣登长篇非虚构榜单第三名。[详细] -
“影像西藏”姐妹篇《西藏老照片人物纪实》出版发行
近日,以系列画册《老照片•新西藏》人物为原型,被称为“影像西藏”姐妹篇的《西藏老照片人物纪实》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详细] -
西藏首发藏东民间文学书籍
24日,记者从西藏人民出版社获悉,《边坝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于当日在西藏昌都市边坝县首发,内容包含当地民间故事、谚语以及歌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