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哪些“智慧科技”支撑?
中国西藏网讯 至今还保存着大面积原始自然风貌与独特游牧文化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利用科技打造“智慧公园”,呵护“中华水塔”。2018年1月1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提出,要开展国家公园支撑配套体系建设,努力提升科技水平,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图为三江源自然风光 来源:中国新闻网 摄影:赵帅
三江源生态保护 科技支撑很重要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世界第三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三江源这么大面积的地方做生态保护,科技支撑显得特别重要。仅靠人力,是不够的。有时从地图上看仅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却要走上一天。
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民警曾讲述核查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的经历,“地图明明显示直线距离仅12公里,但却让我们整整跑了2天2夜” “以前我们巡护过程中,巡护的路线可能只有几百公里,但是往往到最后几公里却怎么也找不到,地图和GPS显示明明离我们很近了,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点。”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黄河源头 来源中国新闻网 摄影:李忠
成立研究院 启动专项技术研发
据悉,2016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启动。为了进一步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技支撑能力,2018年9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8家单位参建,两院院士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资深科学家等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了,这是科技体制的一次创新。
据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学术院长赵新全介绍,该研究院将“借力”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及“美丽中国”等科技专项,主攻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模式集成、监测评估、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
未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智慧范”“科技范”
据悉,已启动的“高原物种基因组计划”,试图分析物种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建设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基因库等,而正谋划和实施的“数字国家公园计划”,通过天-空-地监测体系,希望掌握动物本底数据,形成多学科融合、大数据驱动的科学平台。
图为好奇的小雪豹凑近红外相机镜头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了解,多项科技项目已陆续启动。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合作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卫星通信系统外,“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室”将重点研究卫星遥感、卫星通信传输、时空大数据挖掘等空间信息技术与产品,推动三江源的环境监测采集与评估、环境变化规律等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
近年来,随着保护及新技术生态监测深入,“神秘”的雪豹、野牦牛等常被人类镜头“捕获”。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提出,运用先进技术和设施,并充分利用有关公共基础设施和既有资源,引用社会力量,建设“智慧国家公园”,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生态监测和自然教育示范基地。
相信不久的将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就能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科技范”目标。(中国西藏网 综合/常丽)
-
敦煌石窟科技保护开拓者:18次进藏,抢修近6000平方米壁画
1991年,李最雄获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保存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留洋文物保护博士第一人,返回国内后,不仅开展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详细] -
“科技+城墙” 拉萨“法治灯光秀”引千人围观
12月3日晚,作为2018年西藏自治区“12·4”国家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的“揭幕式”,一场美轮美奂的“法治灯光秀”在拉萨上演。[详细] -
千余个项目角逐移动互联创新大奖 以科技创新促地方发展
第四届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11日晚在山东淄博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百余所高校及社会各界的100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现场角逐大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