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西藏非遗:保护带动发展 发展促进保护

丹增平措 发布时间:2019-05-08 11:04:00来源: 西藏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基因,它承载着族群文明历史的珍贵记忆,印刻着先民日常生活的真实足迹,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美好向往。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实现增收的独特优势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西藏鼓励传承人以基地为阵地,积极面向贫困群众开展带徒授艺活动,对那些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非遗项目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发挥非遗项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特殊作用,尼木县雪拉藏纸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格桑的父亲次仁多杰虽然掌握家族造纸技艺,但格桑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起初对传统技艺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无从谈起将其发扬光大。后来,有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支持,格桑等一批拥有传统技艺的手艺人又再一次回归“老本行”,走出了一条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长远路子。

  笔者在走访当地时了解到,格桑父子取得的成功和当地藏纸技艺能够再次“活起来”,离不开尼木县因地制宜开展“非遗+扶贫”工作。当地通过探索“非遗+扶贫”新办法,深入挖掘包括雪拉藏纸在内的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为非遗从业者和贫困户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带来了机遇,初步形成了非遗保护工作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双赢局面,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藏文化资源丰富,各地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特点的地域文化资源。通过学习借鉴尼木县“非遗+扶贫”工作成功经验,对加强本地非遗保护发展和拓宽非遗领域扶贫成效具有深远意义。相关部门和基层县区、乡镇要积极贯彻中央和区党委有关工作部署,充分结合当地非遗及扶贫工作实际,大力营造非遗助力脱贫攻坚氛围,进一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实现就业。非遗继承人要怀揣对民族传统技艺的深厚情怀,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好时代,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让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让传统技艺惠及百姓。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