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遗:保护带动发展 发展促进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基因,它承载着族群文明历史的珍贵记忆,印刻着先民日常生活的真实足迹,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美好向往。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实现增收的独特优势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西藏鼓励传承人以基地为阵地,积极面向贫困群众开展带徒授艺活动,对那些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非遗项目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发挥非遗项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特殊作用,尼木县雪拉藏纸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格桑的父亲次仁多杰虽然掌握家族造纸技艺,但格桑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起初对传统技艺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无从谈起将其发扬光大。后来,有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支持,格桑等一批拥有传统技艺的手艺人又再一次回归“老本行”,走出了一条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长远路子。
笔者在走访当地时了解到,格桑父子取得的成功和当地藏纸技艺能够再次“活起来”,离不开尼木县因地制宜开展“非遗+扶贫”工作。当地通过探索“非遗+扶贫”新办法,深入挖掘包括雪拉藏纸在内的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为非遗从业者和贫困户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带来了机遇,初步形成了非遗保护工作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双赢局面,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藏文化资源丰富,各地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特点的地域文化资源。通过学习借鉴尼木县“非遗+扶贫”工作成功经验,对加强本地非遗保护发展和拓宽非遗领域扶贫成效具有深远意义。相关部门和基层县区、乡镇要积极贯彻中央和区党委有关工作部署,充分结合当地非遗及扶贫工作实际,大力营造非遗助力脱贫攻坚氛围,进一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实现就业。非遗继承人要怀揣对民族传统技艺的深厚情怀,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好时代,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让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让传统技艺惠及百姓。
-
贡布多杰:从非遗传承人到国家级创业培训师
创业讲师、那曲市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藏医主治医生……身兼数职,除了培养多名优秀的创业人才,他还致力于索如日玛配伍技艺的传承,共培养50多名学徒。[详细] -
与“毒”为伴 传承千年技艺
格桑出身雪拉藏纸技艺传承世家,父亲次仁多杰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自己也是拉萨市市级非遗传承人。[详细] -
非遗传人用连环画带人们系统了解中华文化瑰宝——中医药
知名画家、非遗传承人罗希贤用60余幅全新创作的彩色连环画,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中医药的历史发展及其传统文化内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