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文化建设综述:书写文化自信新篇章
西藏——祖国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高原儿女在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与促进中创造和发展了具有特色的灿烂文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文化建设,西藏文化发展同全国同步进入新时代。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紧紧围绕“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战略目标,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构建“六大文化体系”,大力实施“八大文化工程”,为实现文化强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120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处处散发着自信、开放、极富生机的文化魅力,正向世界讲述精彩的西藏故事。
文艺创作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
2017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的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了!
总书记的这封回信,不仅给西藏人民守边固边、建设美好家园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天籁玉麦》散文集、长篇报告文学《卓嘎央宗姊妹守边》等一系列展现时代精神风貌的作品,有血有肉地把“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故事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这,仅是西藏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文艺精品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全区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创作导向,从西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家园的火热生活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创作动力,创作推出了大型主题歌舞晚会《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主题晚会《喜迎十九大 哈达献北京》、大型民族歌舞《太阳的女儿》、现实新编藏戏《六弦琴缘》、话剧《解放·解放》,以及《藏香情》《脱贫致富》《青山绿水》等彰显时代精神、体现西藏特色,集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于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众多优秀艺术作品。《天缘纳木措》获得国家奖项,自治区美术家协会韩书力、巴玛扎西等美术家的6幅美术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边巴的《遥远的景象》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特别是爱国主义题材话剧《共同家园》作为十大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之一,经过不断打磨、修改提升,先后在区内外巡演38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话剧《八廓街北院》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9年度十大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人们欣喜地看到,摒弃浮躁、潜心创造的创作信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创新的西藏故事的优秀作品。“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属和精神家园,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早已成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
“现在的文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还能经常观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岗巴县加达村村民加拉感慨地说。近年来,在“送文化下乡”的基础上,西藏积极探索“种文化”、实施“一乡一品”式的“特色文化资源+扶贫”等模式,经过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从城市到乡村,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已成常态。“三下乡”“四进社区”“下基层、送温暖,为农牧民拍合家照”“为灾区干部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一村一年一场戏”等一大批文化活动在全区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遍布城乡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把文化服务送到了农牧民的家门口。2018年,全区文化惠民演出达8449场,全区5475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外,启动的优秀文艺作品出版项目,将近年来打造的优秀歌舞、话剧、藏戏等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给基层群众,群众载歌载舞的幸福场景随处可见。公共文化设施也日趋完善。2018年, 11个地市级图书馆、群艺馆、民族艺术团公共文化设施和8个国家级文化保护利用项目相继竣工,74个县(区)流动文化车全部配发到位;810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完成;补充更新7251个农家书屋和寺庙书屋图书;新通电的11.8万户群众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1%和98.2%。依托这些文化设施,文化为民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牧区文化阵地日益巩固。
在幸福“加码”的同时,优秀文化遗产也在通过活态传承变成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国家立项保护布达拉宫古籍文献;1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通过国家验收;藏医药浴法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届全区热巴舞展演暨热巴艺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组织实施《八大藏戏》《民间舞蹈》《格萨尔》《藏医药文化》《藏族唐卡》《藏族铸造技艺》等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项目……“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岗青说。
激发活力“文化+”扬帆远航
今年4月20日晚,拉萨河畔宝瓶山下,蜚声海内外的《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第七季演出全新回归,首演以来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7.7亿元。在《文成公主》实景剧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金城公主》历史舞台剧目前已筹备妥当,即将上演。这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作品获得口碑和经济“双丰收”,是西藏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的生动例证。
近年来,西藏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供给侧发力,并在立足市场的前提下“精耕细作”,统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文化+”融合模式正在西藏迸发出强大活力,催生了一批前景好、有特色、有内涵的新型文化业态项目。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表现十分亮眼,通过影视、演艺、节会等载体,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收入持续创新高,也进一步加强了西藏与内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再来看一组亮眼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西藏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速度增长,产值从2013年的24.2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6亿元;各类文化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34家……“主动走出去,才知道‘西藏风’在国内外的迅猛,也更增添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西藏唐卡画苑工艺美术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让人振奋,但更值得欣喜的是,西藏文化产业从业者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运用国内各大交流、交易平台,通过藏香制作工艺展示、唐卡精品展览、格萨尔说唱表演等形式和内容展示西藏文化和产品;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先进经验,扩大西藏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促进西藏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逐渐完善西藏特色文化产业贸易服务窗口建设,通过在部分一线城市和国外部分国家核心城市设立窗口,使西藏特色文化之窗与“西藏宝贝”文化电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提升西藏文创产品的消费体验感,实现两者的有效联动。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我们大有可为。”这是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站在历史新起点,西藏将紧跟时代节拍,与时代同频共振,持续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描绘文化强区的壮美图卷。
-
坚定文化自信 传播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朱鸿召说:“无论是文学艺术创作者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都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引领者、实践者。[详细] -
40年,文化自信筑基文艺高峰(逐梦40年)
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对美的讲究与当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挖掘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给人以美的感动的强大力量,在新的文艺实践现场高扬中华美学旗帜。[详细] -
以人民为中心铸牢文化自信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