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十八军进藏路】大渡河桥上 踏寻十八军足迹
【编者按】1950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全国人民正在为建设祖国而摩拳擦掌。此时,一支上万人的队伍,在雪山上跋涉,在荒野中行走,在激流中前进。69年后的今天,伟大的祖国日益强盛,革命先烈的精神仍需传承。让我们一起重走十八军进藏路,重温红色记忆。
中国西藏网讯 5月28日下午,参加“重走十八军进藏路”活动的十八军老战士及十八军后代一行来到活动的第一站——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参观考察泸定桥、大渡河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图为大渡河桥头。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在进军西藏的军号声中,浩浩荡荡地从泸定桥上通过,跨过了大渡河。在距离泸定桥大约500米的地方,还有一座历史名桥,留下了十八军的足迹。
图为大渡河桥遗址。
进军西藏的过程中,毛主席命令“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所以十八军的后勤保障成了重大难题,而充足的后勤保障需要交通顺畅作为前提。
图为十八军老战士及十八军后代在大渡河桥附近合影。
“十八军进藏前期,队伍从泸定桥通过,但是汽车无法前进,只能将汽车拆了,人背着汽车零件过桥。这种情况下,重新修建一座跨过大渡河的桥是必须的。”十八军53师师长金绍山之子金坚回忆起父辈们进军西藏的艰难过程,感慨万千,“修建康藏公路、甘孜机场和大渡河桥,都是为了保障十八军部队顺利进藏,保障车队顺利通行。”
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号召下,由西南交通部负责,在泸定桥附近的大渡河上修建了第一座通行汽车的钢索悬桥。
图为大渡河桥。
刘伯承同志挥笔写下了“大渡河桥”几个大字,朱德同志题写桥头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七十年代初,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又一座具有民族色彩的双曲拱桥飞跨在大渡河上,从此,大渡河桥作为战备桥保护起来。1999年,该桥被列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2014年9月1日动工建设,2018年12月31日竣工的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今兴康特大桥)。(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周晶)
-
十八军进军西藏是史诗级的伟绩丰功
随着任新建从事藏学研究的深入,他更认识到十八军进军西藏的伟大功绩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详细] -
重走十八军进藏路 弘扬四川红色文化
5月28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西藏杂志社承办的“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重走十八军进藏路”座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详细] -
“重走十八军进藏路”座谈会在成都举行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重走十八军进藏路”座谈会28日在成都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