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十八军进藏路】走进“红军村” 触摸当年那些“青年娃娃”的信仰
编者按:1950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全国人民正在为建设祖国而摩拳擦掌。此时,一支上万人的队伍,为了解放祖国大陆最后一片土地,在雪山上跋涉,在荒野中行走,在激流中前进。69年后的今天,伟大的祖国日益强盛,革命先烈的精神仍需传承。让我们一起重走十八军进藏路,重温红色记忆。
中国西藏网讯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城东的鲜水河畔,坐落着一座美丽而又富饶的村子,这里除了享有“康巴第一村”“康北粮仓”“良种基地”的美称外,还被称为“红军村”。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故事是红色的,心也是红色的,就连居住的房子也是红的。
5月29日下午,参加“重走十八军进藏路”活动的十八军老战士及后代一行来到虾拉沱村,聆听了幸福社区主任周阿加老人讲述的一个动人的红色故事。
图为幸福社区主任周阿加为十八军老战士及后代们讲故事。摄影:张国产
“1951年4月,十八军进藏部队来到炉霍,住在老街上(炉霍县老县城所在地)。当时发生了一件让当地百姓很感动的事情:村子里200多家居民将马和牛都放养在山上,不料被土匪撞见,抢了去。老百姓没有办法,情急之下,只好报告给了十八军部队。收到老百姓的求助后,十八军部队马上抽调了一个班,花了一天一夜时间帮助老百姓找回了马和牛。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感动,都非常感谢解放军。于是,老街上的青年娃娃纷纷跟着十八军参军,修路的修路,打仗的打仗。”
图为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内收藏的藏族小红军照片。摄影:闫洁
其实,早在红军长征时期,藏族老百姓就与路过的红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动员当地群众参加红军,一直也是红军地方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也得到了康区人民的积极响应,许多群众参加了红军。据不完全统计,泸定县10名,丹巴县270名,康定金汤、鱼通18名,甘孜、炉霍、道孚等县200名贫苦青年参加了红军。扎喜旺徐、天宝、沙纳、杨东生、王寿才、贺先德等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中国西藏网 记者/闫洁)
-
【重走十八军进藏路】回望茶马古道烁千秋 感慨人力背夫多辛劳
十八军老战士及十八军后代不约而同感慨道,自然的阻隔,挡不住先民的步伐,自古以来,以茶易马的商品经济从未断绝。[详细] -
重走十八军进藏路:不忘历史,才能坚定信念
30日,乘车走在川藏公路317国道上,原西藏驻成都办事处干部、十八军老战士李永淑不断感慨着四川藏区的巨大变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