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秭归九千余人包端午粽 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9478人8分钟内包16400多个粽子,湖北秭归县3日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天,秭归县民众聚集到茅坪镇凤凰山屈原祠参加挑战,他们中最大的70余岁,最小的仅5岁。每位挑战者手中的物料袋内有糯米、红枣、蓼叶、丝线等材料,每人在8分钟内包好至少一个粽子即为挑战成功。当天上午8时26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宣布挑战开始,9478名挑战者在190位现场监督人员见证下,开始包粽子。
现场,只见挑战者将蓼叶卷成漏斗状,然后依次装上糯米和红枣,压紧实、封口、捆扎,三角棱形粽子便成型。8分钟之后,认证官宣布挑战活动结束,挑战者高举手中的端午粽,接受现场工作人员监督检查。认证官宣布本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活动作为“最多人一起包粽子”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使用4000斤糯米、40000片粽叶、1200斤橙酱,成功包好16400多个系着五彩丝线的“脐橙粽”。
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当地端午习俗别具特色。2009年,中国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粽子是秭归端午文化符号之一。
据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秭归民俗文化专家郑承志介绍说,秭归百姓每年要过“三个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会全家齐动员,用蓼竹叶、糯米和红枣,包出三角棱形的粽子。棱角分明的外形,象征屈原刚直不阿的品格;雪白的糯米,象征屈原廉洁清正的作风;红枣,则象征屈原的赤胆忠心。
-
逛展览、淘文创、打卡博物馆……端午前后,这些文化福利莫错过
今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送出一大波文化大餐。[详细] -
端午话诗词,感悟习近平眼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精神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展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详细] -
感触名家笔下的端午文化 吃香粽原来可以这样"文艺"
谈到作家中的“吃货”,不得不提汪曾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中国味儿”,笔下的端午节也透着一股浓浓的“咸鸭蛋味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