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西藏加强与南亚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历史上,西藏与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与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西藏成为中国面向南亚的战略枢纽和开放门户,在国家与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为西藏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西藏交通、能源、通讯的互联互通和贸易、金融、物流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新时期西藏加强与南亚经济文化交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南亚大通道的现实需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省区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结合本地区优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举措。西藏与南亚接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天然的优势:
首先,西藏与南亚地理接近。西藏与南亚接壤,从西向东与印度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喜马偕尔邦、北安恰尔邦、尼泊尔、印度的锡金邦、不丹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等地区相毗连,尽管西藏与这些地区有喜马拉雅山相阻隔,但在喜马拉雅山中却形成了众多山口,这些山口成为西藏与南亚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其次,西藏与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早在远古时期,西藏地方的先民就与南亚之间有着经济和文化交流,在西部西藏的考古中,大量的考古学证据显示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改则县、噶尔县、日土县等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艺术创作形式等与克什米尔等南亚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吐蕃王朝时期,西藏与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进入空前活跃的时期,特别是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将佛教引入到西藏,开启了西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吐蕃王朝后期,由于西藏地方宗教、贵族势力之间的相互争夺,西藏地方政治、宗教外溢,形成了拉达克、木斯唐、锡金、不丹等藏传佛教为主导、藏族占据统治阶级的国家和地区,西藏与南亚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近代以来,随着西藏地方与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西藏地方与南亚地区的冲突也进一步增加,通过两次中尼战争(1788-1792年),中国进一步确立了西藏地方与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若干准则,推动了西藏地方与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英印殖民者在地区的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深刻地改变了地区局势,改变了西藏与南亚经济交流的基本面貌;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使中印两国关系中断,导致西藏与南亚之间经济交流中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的改善促使西藏与南亚经济交流得到恢复与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西藏成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并明确提出要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二、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区域合作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取得了发展,特别是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区域优势不明显、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跟不上沿海地区的步伐,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以东西部差异为特征的地域差异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西藏地处我国西部内陆,尽管国家给予众多优惠政策,倡导并建立了诸如跨喜马拉雅区域合作、孟中缅印等区域合作平台,但囿于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利条件,众多区域合作机制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西部内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产业的跨地区、跨国转移提供了可靠路径。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技术不高、管理模式落后的局面已经得到了逐步改善,产能过剩、产业低级等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家鼓励企业、产业积极走出国门,投资海外,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过剩产能的转移、产业升级,更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西藏而言,尽管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以及本土大中型企业实力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来说优势还不是很明显,但依靠地缘等方面的优势,只要西藏能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找好西藏在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中的定位,就能发挥西藏在产业转移、承接投资、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的优势。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西藏外向型经济的可靠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从产业结构来看,西藏产业结构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特别是按照主流的产业结构理论的分析来看,第三产业超过50%能维持经济高速、有质量地发展。但结合西藏经济现实情况来看,旅游业占比过高、其他产业发展不足成为制约西藏经济结构发展和转型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目前产业结构来看,西藏产业结构还是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第三产业占比常年超过50%,旅游业占比过高,一业独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仍不尽合理,没有达到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其次,近年来,依靠中央政府、各兄弟省市援助,西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增大,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单纯依靠“输血”式援助来推动工业的发展并不能维持产业的良性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再次,第一产业的发展缺乏动力。近年来,与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在连年下降。而加强西藏与南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面向南亚的外向型经济,是西藏将来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
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西藏发展稳定大局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内地省区市来讲,西藏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虽然有了飞速的提升,但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仍然维持在1.2‰-1.5‰的区间,经济发展的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西藏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不仅表现在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而且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高位。然而,西藏地区经济还面临着人均GDP排名不高、各地区经济总量差异大、各地区产值密度差异大等问题,地区经济差异过大不仅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而且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不仅有助于发挥阿里、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的区位比较优势,带动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发挥西藏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带动一批本土产业走出去,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推动西藏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西藏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保持西藏发展稳定大局。
西藏进一步加强与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能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更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西藏与南亚国家的区域合作,同时对西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西藏外向型经济也有很大促进作用。新时期,需要我们以勇于担当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的作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切实推动西藏与南亚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西藏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作者单位:拉萨市委党校)
-
“一带一路”中的西藏:推进中国与南亚共建“新时代高原丝绸之路”
日前,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 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西藏拉萨圆满闭幕。[详细] -
到过西藏的“歪果”专家学者:看到了真实的西藏
“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近日在拉萨举行,来自37个国家及地区的160余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就西藏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等。[详细] -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加快西藏开放发展
西藏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绝不仅限于西藏自身的发展,而是将成为整个南亚发展的基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