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遗传承保护任重道远
制作精美的藏靴。
精美的“泽帖尔”面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葩。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传统艺术、技艺、习俗,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似一块块温润的宝玉,无须雕琢,便自然散发出深沉而柔美的光泽,值得品味和珍惜,更值得保留。如何对非遗进行保护和发展,尤其是拯救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西藏山南地处雅江河畔,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聪慧的雅砻儿女不仅勤劳善良,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非遗资源丰富。
从山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实施了门巴阿吉拉姆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5个;实施了乃东区“泽帖尔”编织技艺等项目37个;为32支民间业余藏戏队和8支民间卓舞队建立了传习所;为82个乡镇文化站设立了非遗展示厅。从当下的情况来看,虽然山南市多措并举,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文化,很多项目比较稀罕,与现代流行产业以及生活方式有着距离,在青年人看来,学习非遗难有成就,这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广大青年人还没有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对此,笔者认为,学生是很好的生力军,培养学生了解、学习、掌握非遗项目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让非遗进校园,是不少地方传承延续非遗的一种方式。要想真正的将非遗传承保护下来,培养年轻一代,使之后继有人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如何让非遗保持自身的生命力,且在顺应不断变化的现实中更胜一筹。记者采访的多位传承人,都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传承人的创新性传承,是非遗保持活力、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要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非遗,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扬非遗,让非遗与年轻人有了“亲密接触”,也更能唤起年轻人对保护非遗、传承非遗重要性的认识。
非遗是民族的精品。非遗项目要走进大众生活之中,就要从文化节庆、传承基地、研究基地、文化生态区、展示馆、传统节日、教学基地、生产性保护等保护载体出发,通过各类培训活动、图片展示、文艺汇演等活动形式,让非遗项目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事实证明,每一项非遗的背后,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迹。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
百余名专家共话世界非遗藏医药浴发展
100余名中国名老藏医专家及藏医药界专家学者2日聚首西藏拉萨,共话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索瓦日巴”—藏医药浴发展。[详细] -
藏民族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你知道几个?
目前,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40个项目中,藏族创造的有四项,分别为《格萨尔》史诗、热贡艺术、藏戏和藏医药浴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