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在西藏喝茶

赵国栋 发布时间:2019-08-20 10:21:00来源: 西藏日报

  我不是第一次到拉萨。曾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阿里工作过的我,每到拉萨,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那是一段让人挣扎的过程,让人非常不适。

  这一次,即使在最舒适的7月,即使提前吃了抗高反的药物,即使遵循了初到高原的行动密码,但我仍旧未能逃脱。喝酥油茶抗高原反应,这是我在书中常提的观点,但,我真的没有认真实践过。在一位西藏社科院工作的朋友力劝下,在拉萨,我全身心体验了一次。

  那是一个小小的茶馆,是朋友常去的地方。里面有几个顾客正在喝茶用餐。我们点了一壶酥油茶。颜色比起牧区的要浅淡一些,表面油花要少一些。喝到嘴里有一种轻轻的舒畅,比起在牧民群众家中喝的更适口。大约8杯之后,开始强打精神咬牙聊天的感觉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仔细回味,头部的疼痛与晕沉的感觉已经基本不在,胃部舒适了许多,体力似乎恢复了。朋友笑我自言自语发出的这番感慨。

  作为一名对西藏茶文化做了许多年研究的人,我本应对这一过程早有体验,但实际上,这次才是真正深入的体验。原因就在于,以前喝的酥油茶都是在阿里的牧区,那里的口感让我最多喝上一杯便急忙停止。那么,差别在哪里呢?

  我们又点了一壶,并声称要全程参观酥油茶的做法,腼腆的藏族姑娘答应了。她先拿出一块新鲜的酥油放进打茶机,酥油呈乳白色,她说是牦牛的,然后加入呈暗红色的浓茶汁。后加入一小勺盐,并又拿过一个塑料包,我确认后,原来是全脂奶粉,姑娘说加入全脂奶粉后打出的茶会更好喝。最后加入热水,盖好打茶机的盖子,开始打茶。约一分钟,茶就打好了。整个操作过程也就3分钟左右。

  和这里不同的是,牧区制作酥油茶讲究多放酥油,尤其要打出油花。我到过近二百户的牧民家中,女主人都极为热情地请我喝茶,吹开茶碗中的油花是每次都要做的事。在牧民群众看来,油花多才更显对客人的尊敬。另外,牧民家中的酥油多呈黄色,做出的酥油茶的口感会稍差一些。他们也不会加奶粉等调味品。那么,似乎酥油成为了味道差异的主要原因。

  酥油为什么有白色与黄色之分呢?这里还大有门道。一位叫平措的同志给了我答案。

  原来,以羊、牦牛、犏牛的奶做出的酥油是不同的,这也体现在颜色上。以羊奶制作出的酥油颜色是白色的,而以牦牛制作出的则是金黄色的,犏牛的则是淡黄色的。这些颜色也不是固定的,随着季节的不同,制作出的酥油也会产生颜色上的差异。比如冬季的牦牛奶制作的酥油,颜色比夏季的要浅一些,但整体上仍是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酥油也会有颜色的变化,羊奶制作的酥油尤其明显,会慢慢变成黄色。但牦牛和犏牛的则变化很小。

  平措说,地道的酥油茶还要属牧区那种,不加任何添加物,口感就是有点咸有点馊的感觉,但极富营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在牧区,老百姓家中的酥油茶,有的说难以下咽,有的说油花太多,主要来自于人们对酥油茶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整体上看,拉萨制作的酥油茶,选择了大众的口味与做法,这样就很容易吸引大众化的消费者。

  中医认为,盐性咸而微凉,具有调味和中、催吐利水和润燥通便之功效。酥油则可滋润肠胃、补充能量、和脾温中。茶能够开胃明目、补充多种维生素,激发人体的精神活力,提升免疫力。三者对身处高原之人都是有益处的,但也有可能它们三者结合形成的酥油茶,能产生某些更有利于人体在高原生活的成分,从而超越三者简单地相加的效果。当然,最终解开谜团还有待科研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到西藏,不能不喝茶,这既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深沉的文化。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别具特色的西藏茶文化

    西藏,本不是茶叶的原产区,直到大唐与吐蕃之间开始了茶马贸易,茶叶正式进入西藏,使西藏人民饮茶日益成风。[详细]
  • 云南姑娘的藏文化情怀

    绛白卓玛在云南做过运营管理,在北京做过藏区订制旅行工作,创立公司的原因是因为她之前从事的工作不能让游客真正体验到藏文化。[详细]
  • 请让我为你斟一碗酥油茶

    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刚刚透过山尖,驻藏某部三连官兵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对某高程点执行巡逻管控任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