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守边不忘富民 中不边境线上的忠诚卫士

季春红 赵宇豪 发布时间:2019-08-28 09:30:00来源: 光明网

  山南市洛扎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因为地势险要,在藏语中洛扎被称作“南方大悬崖”。正是在这座与不丹王国接壤的边陲地区,洛扎县拉郊乡党委书记,52岁的古桑旦增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中不边境三十年,带领当地群众通过放牧等多种形式,在白玉地区广袤的边境线上,开展守边固边和生产活动,为国土不受侵犯、改善群众生活默默奉献。

  身体力行三十载 守边固边冲在前

  洛扎县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南部与不丹王国接壤。因为历史原因,拉郊乡南的白玉地区,部分面积曾遭到不丹国的放牧侵占。1995年以前的数十年中,白玉地区草场遭遇侵占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对方不仅派人抢占草场大肆放牧,还时常派士兵来此巡逻,严重干扰了白玉地区边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站在切公拉山山口,古桑旦增打开一张地图,向讲述了白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图为2019年7月10日,无人机航拍拉郊乡至杰罗布村的在建公路。季春红摄

  为了坚决遏制草场被逐渐蚕食的局面,1995年7月,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古桑旦增主动请缨揽下了守边固边的重任。正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性抉择,让他在条件最艰苦的白玉地区一呆就是30年(1989年参加工作)。中间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却颇有成就感。古桑旦增告诉,由于地势险要、交通和通信不便,白玉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无人居住区。要在人迹罕见的山谷和悬崖之间开展守边固边,首要任务是驱赶不属于中国牧民的牲畜,并在关键节点派人守护并定期巡防。

  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古桑旦增频繁出入白玉地区,带领群众跋山涉水、步行45公里的崎岖牧道,将不丹越境牧民和400多头牦牛驱赶到巴桑温泉以外的错嘎拉山一带,并及时安排拉郊乡牧民在白玉地区放养牦牛。在古桑旦增的眼里,守护国土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工作。他说,“属于别人的金山银山我们不去抢,属于我们的一个石子都不许丢。”


2019年2月份,古桑旦增(右二)与联防队员在大雪覆盖的山谷间寻找失联的牧民。(受访者提供)

  古桑旦增深知,要想巩固反蚕食的工作成果,必须要派人上山驻守才行。由于白玉地区交通不便,不仅有野兽出没,还会有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很多村民望而生畏。缺少人手,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最终,他以自己的亲人为突破口,发动他的舅舅、哥哥、弟弟组成2户4人,赶往离乡镇几十公里以外白玉地区,成为第一批驻守牧场的主要力量。“守边的任务交给我,如果连自己的亲戚都不支持,就很难说动别人上山守边”。时隔多年,古桑旦增回想当初的话依然是那样的朴实且铿锵有力。


图为2019年7月10日,无人机航拍细雨蒙胧的杰罗布村。

  在守边护边30年的时间里,白玉地区有20年没有通路。为了彰显国家主权,最初古桑旦增带领群众通过牛背人拉,在陡峭山路上跋涉十多个小时,将基站、地标等运送到山上。2016年,经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拉郊乡杰罗布村在最初的放牧点成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还建起了几排漂亮的新房子,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截止目前,杰罗布村已有10户23人,白玉地区也有60%的面积被我方实际控制。“虽然现在的形势比较稳定,但后面的工作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还要花大力气动员和鼓励更多的人上山驻守,继续加强对白玉地区的管理控制。”古桑旦增说。

  危难时刻勇向前 大雪封山寻牧民

  “古桑旦增书记是我这一生最敬佩的人。”这是拉郊乡党委副书记达瓦卓玛对说的第一句话,也是许多拉郊乡干部、群众的心声。大家的敬佩,源于古桑旦增为了工作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今年2月进山寻找失联牧民,就是典型的例子。


图为2019年7月10日,牧民们在切公拉山附近放养牦牛。季春红摄

  由于大雪封山,回乡参加藏历新年的杰罗布村民在返程途中失去了联系生死未卜。在第一拨小组上山寻找,因积雪太厚失败后,52岁的古桑旦增决定亲自带队上山寻找。当时,山里积雪厚度达2米以上。古桑旦增不顾生命危险,带领联防队员用拐杖探路,在冰雪覆盖险象环生的山谷和悬崖之间,一点一点徒步前行4天4夜,往返90余公里,翻越海拔4500米的高山。最终,搜寻队将牧民们顺利到达杰罗布村的消息带回,让高度重视的市委、县委和十分担忧的牧民家属都放下了悬着的心。

  出发前,古桑旦增望着泪流满面的妻子和孩子,心疼地说:“这次上山比较危险,假如过几天联系不上我,牺牲了,你们就向上级组织报告,他们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在他的家里,妻子尼玛色珍回忆起出发前的这番话,眼里再一次滚动着热泪。


图为2019年7月10日,电力工人在通往杰罗布村的山谷之间架设电线。季春红摄

  由于昼夜温差大,在大雪中徒步的这几天,古桑旦增的脸部大面积冻伤,吃饭时嘴都有点张不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他守边护边30年的时间里数不胜数。谈到每一次上山巡边护边时的危险,古桑旦增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不能把困难和危险留给别人!如果党员干部都害怕危险,什么事情都想推给别人,群众就会失去主心骨,丢掉了对我们的信任!所以即便遇到再危险的事我也必须要去,要冲在最前面。”

  守边富民促增收 高原深处建起小康村

  白玉地区不仅有好的草场和生态,更有很多可以发掘的产业资源。守边护边的这些年,古桑旦增跑遍了白玉地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不仅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而且时刻想着如何将他们转换成富民的产业,帮助牧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认为,只有让村民们生活好起来,才能坚定每一个人参与守土固边的决心,把祖国的边疆建设得更好。看到,现在拉郊乡拉郊村,一排排整齐的红色砖瓦房拔地而起,替代了牧民群众世代居住的小毡房,成为边境线上的小康示范村。


图为2019年7月11日,无人机航拍的拉郊村新貌。季春红摄

  在拉郊村1组,尼玛次仁在自家的后院,建了一个木器加工车间。灯光下,只见他在开启的车床上,技艺娴熟地驾驭各种车床刀具,让一段粗笨的原木变成外形美观,纹理清晰的食品容器。尼玛次仁告诉,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车间能给自己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而在隔壁不到200米的地方,古桑旦增和拉郊村村主任扎西桑珠一起切磋竹编技艺。古桑旦增说,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竹艺和木器加工,成为促进牧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培训,目前的拉郊村有竹器加工50余人、木器加工40余人。为了拓展市场,村里还成立了竹木器合作社并安排专人销售,增加群众的收入。


图为2019年7月10日,古桑旦增书记(左二)在杰罗布村向村民们了解生产生活与守边情况。季春红/摄

  除了拉郊村,杰罗布村这两年的发展也让古桑旦增颇感欣慰。2017年7月,杰罗布村和拉郊村同时被列入小康示范村建设,这是洛扎边境线上最远的小康示范村。在通往杰罗布村的途中,借助无人机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电力工人在峡谷之间紧张地架设电网,为一线牧民的生活生产用电保驾护航。修路通电将极大地改善一线牧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今后要跟着古桑书记继续守护好边境,守护好幸福生活。”在杰罗布村,古桑旦增的舅舅米久扎西对说。

  把守边固边作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三十年来,古桑旦增坚持做祖国领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与农牧民群众一起巡山护林、守护边境,已经成为古桑旦增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