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东方“吉卜赛人”:中尼边境达曼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清晨的西藏日喀则吉隆沟云雾缭绕,吉隆藏布河流水叮咚,几位达曼老人赶着牛群去往山上的空地,他们身后是一排排刚装饰过的民居。“达曼村”的指示牌矗立于中尼公路一侧,几位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的孩子匆匆而过。
“牛羊、房屋、田地以及正在读书的孩子们……”37岁的冲堆(达曼)村委会主任巴桑说,这一切看似平常,但假设时间倒退20年,祖祖辈辈流浪的达曼人无法想象能拥有现在这样的生活。
达曼,藏语意为“骑兵的后裔”,传说达曼人的先辈是廓尔喀人,因历史原因游走于中国与尼泊尔、印度的边境区域。他们多以打铁、帮人收割庄稼等维持生计,曾被称为东方“吉卜赛人”。
巴桑回忆,父亲在他幼时便去世了,小时候跟随母亲流浪,为当地边民种土豆、收割青稞和油菜等,一天的酬劳大约等值于1.5元(人民币,下同),“以前的达曼人没有任何地位及权利可言”。
巴桑不愿过多回忆,他说,过去已成为历史。
达曼人结束无国籍、无户口、无土地、无房子的“四无”生活是在2003年,当时,40多户达曼人获得中国国籍,中国官方在吉隆沟为他们修建了房屋。
2011年,达曼村房屋被地震损毁,政府再次投入564万元进行重建,同时还为村民们分配了牲畜、蔬菜大棚和家具等。
两年前,中新社记者曾探访过达曼村,当时村委会工作人员说,2017年时,达曼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全村58户、近200人和吉隆县一起实现了脱贫。村民主要收入为政策收入和各自的工作收入。
如今,达曼人衣食无忧,政府为村民们建设的铁器加工合作社已投入使用。上午时分,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合作社传来,村民普琼和扎西顿珠正在打制铁器,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喝啤酒解乏。
上次探访达曼村时,普琼曾对记者表示,想带着爱人央宗去日喀则甚至去更远的拉萨看一看,看看城市生活,但由于语言等问题,两年间,他始终未能走出吉隆沟。
老一辈达曼人几乎都是“文盲”,他们对吉隆沟以外的了解,多来自年轻人的口口相传。
24岁的达瓦多吉是达曼人入籍中国后的第一批学生之一,目前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我初中时期在吉隆县城,高中便到四川成都了。”他说,还记得高一开学前父亲带着他到县里,连夜坐大巴车到拉萨,再转乘前往成都的火车。
达瓦多吉说,他在大学主修软件工程专业,同时学习了通信技术、经济等课程,明年将大学毕业,“毕业后就正式步入社会了,应该是充满了挑战和期待”。
达曼人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巴桑说,目前全村有31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读幼儿园的孩子有8人,小学阶段15人,中学7人,在读大学生1人。
巴桑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已入学,相比自己不幸的童年,下一代的达曼人拥有无限想象的未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大力推广普及健康茶
日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健康饮茶”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详细] -
中华民族一家亲 携手同心奔小康 第二届民族团结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启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同心奔小康”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作品有奖征集活动起止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10月1日。[详细] -
读懂西藏茶文化
从藏茶到白茶、绿茶,从酥油茶、甜茶、清茶到功夫茶,西藏的茶文化从来都不是囿于一种固定模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