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员才杰:“让农牧民群众一同感受文化繁荣”
冬日的聂荣,大雪纷飞、寒风凛冽。61岁的才杰忙着整理那些早已发黄的电影胶片和一部陈旧的电影放映机,“这是最早的手摇式放映机,算是‘老古董’了。那时候,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放映员只得将沉重的放映设备放在牦牛和马匹的身上,徒步来到每个村子为群众放映电影。后来才有了现在的汽车。”才杰说。
才杰,在那曲市聂荣县做了近40年的电影放映员,退休后的他谈起曾经的工作经历,依然眼里有光,“几十年的时光里,我总共放映了几千场电影,为142个村子送去了欢笑,还时常去敬老院和学校等固定场所放映影片……”在丰富牧区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才杰也见证了农村电影放映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从才杰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电视在牧区越来越普及,电影队在村里播放的影片较少且质量不高,农村电影市场遇到了发展瓶颈,只得不断完善改进,“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大力扶持农村电影放映,县里配备了最先进的放映设备,过去16毫米的老式放映机换成了数字放映机,音响由单声道升级为立体声,银幕从3米扩展到4.5米,观影环境由过去的室外不固定放映点转变为现在的室内固定放映点,影片资源也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大片新片更快地进入农村放映,农村电影放映公益事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现在各乡镇、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大大提升。”才杰说,“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牧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品味的提高,我相信一定能尽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牧民群众一同感受文化繁荣。”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放映员乔次仁43年的坚守:见证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变迁
现年58岁的乔次仁,是林芝市巴宜区电影放映队的一名放映员,从15岁扛起放映设备,到现在已有43年。[详细] -
羌塘草原上的“光影人生”
扎西加措,那曲市色尼区电影管理站站长,1985年接触电影放映工作以来,他怀着对电影工作的热爱,很快成为了农牧区电影放映的行家里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