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青海文旅脱贫:发挥当地文旅优势 “生力军”变“主力军”

发布时间:2021-03-04 10:21:00来源: 中新网

  “‘十三五’时期,青海产业扶贫优势不断显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完成了脱贫攻坚“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转变。”3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才让太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图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才让太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青海省文旅脱贫攻坚工作。 李江宁 摄

  图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才让太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青海省文旅脱贫攻坚工作。李江宁 摄

  青海省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十三五”时期,该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优势叠加,文化和旅游累计完成投资870.76亿元,累计接待游客1.9亿人次,旅游收入2100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该省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和旅游业人员达106万,其中刺绣行业从业人员30万,“青绣”已经成为农牧民和城市社区群众家门口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累计带动10.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近年来,青海选取从业人员较多、适宜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推进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传习中心等,广泛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员进行传统手工技艺的专项培训,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青海省文化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朱桂英说。

  同时,青海省文旅部门通过组织举办参加“非遗购物节”“香包大展”“成都国际非遗节”“第六届济南非遗博览会”等,设立非遗扶贫产品展销区,“青绣”专区,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等,支持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助非遗扶贫带头人、相关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助推复工达产,增加收入。

  据了解,2019年以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乡村旅游项目资金1220万元,帮助7个精准扶贫村建设游客中心、游览体验线路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幅改善。青海海东市乐都区朵巴营村、互助县磨尔沟村已经成为城市周边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名村。

  “五年来,在文化和旅游资金的引导下,曾经的僻壤小山村,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小镇。2020年,互助县磨尔沟村入选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景区开业以来,接待游客15万人次。山上娱乐项目经营区和山下游客聚集区,最多时共有经营摊点49处,吸收旅游从业人员125人,其中贫困群众占比达6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达到139万元。”海东市互助县南门峡镇磨尔沟村第一书记唐忠林在会上表示。

  下一步,青海将持续优化文旅发展布局结构,加快文旅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多产业互相交融、互相支撑,催生新的文旅业态和消费模式。

  同时,将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