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城关区蔡公堂街道蔡村文艺演出队:老乡当主角 演出连人心
蔡村文艺演出队队员合影。
蔡村文艺演出队为村民表演节目。
旺堆老人为蔡村文艺演出队教授非遗朗玛“堆谐”。
蔡村文艺演出队队员相互帮忙搭配演出服装。
蔡村文艺演出队队员带着孙女参加排练节目。
蔡村文艺演出队73岁的旺堆老人。
如何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拉萨市乡镇街道全部组建了乡村文艺演出队,发掘文艺能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节目搬上舞台,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走进城关区蔡公堂街道蔡村礼堂,嘹亮的歌声和整齐的舞蹈让记者眼前一亮。他们跳得这么好,是专业演员吗?更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舞台前,有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一边跳、一边唱,好像在指挥着台上的演员们。
经城关区蔡公堂街道蔡村宣传委员康宗吉介绍后才知道,原来,这是蔡村文艺演出队每周一、三、五的正常排练,排练的是传统节目“堆谐”,而在舞台前的花白胡子老人就是他们的带头人——73岁的旺堆老人。
台上的演员不是生面孔,而是村民身边的文艺爱好者。
西藏素有“歌的天堂、舞的海洋”之美誉。歌舞对藏族群众而言,不单是一种舞台上的表演形式,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享受与乐趣,西藏各地都有各自代表性歌舞,不少已经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每个县都组建了民间艺术团,并整合区、市(地)、县(区)三级文化表演队伍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由于西藏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每个村每年只有一至两场文艺表演,根本满足不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如何充分发掘利用乡村文化能人、文艺人才,传承保护好西藏优秀的歌舞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基层文化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这一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摸底,组织有关部门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为每个行政村组建一支文艺演出队的整改措施。
“别看我们年龄大,但是我们能跳一整天。”61岁的米玛说道。
“以前我的‘啤酒肚’特别大,自从加入了村文艺演出队以后,固定每周一、三、五排练节目,经常参加演出,现在‘啤酒肚’下去了,身体也变好了,你别看我们文艺演出队都是一群老头老太太,我们的节目种类很多,村民们都爱看。”59岁的村民达娃说。
蔡村文艺演出队的节目都是以唱跳为主,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观众也看得起劲。康宗吉介绍,文艺演出队创作什么样的节目,由群众说了算,节目创作结合本地实际,把节目搬上舞台,群众真正当主角、唱主角,演出接地气、连人心。
康宗吉骄傲地说:“自2020年文艺演出队正式成立起,蔡村文艺演出队自编自演的节目达到30多个,节目很具吸引力、感染力。今年以来,就参加了6次演出,成为蔡公堂街道远近闻名的文艺演出队,是蔡村对外的一张名片,附近的单位、学校等,有活动都会邀请蔡村文艺演出队去表演。”
说起蔡村文艺演出队,不得不说的是73岁的旺堆老人,别看他年龄偏大,但是身体健朗的他仍然活跃在文艺演出队,担任文艺演出队“堆谐”“扎念”节目的领舞和教练工作,宝刀未老。
旺堆老人很喜欢跳舞,年轻时一有空闲时间就跳舞,可后来忙于挣钱养家,不得不暂时放下。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73岁的他再次拾起心爱的舞蹈。文艺演出队能够顺利成立,同时获得不菲的成绩,旺堆老人功不可没。
文艺演出队成立,人从哪里来? 2020年,蔡村文艺演出队成立,40岁的索朗曲珍被任命为队长。她不仅把旺堆带头成立的老年文艺队的人拉进了蔡村文艺演出队,还招募音乐、舞蹈爱好者,由他们牵头组建各类文艺小分队,寻找、吸纳有特长、爱好的乡亲们参与。旺堆老人就是“堆谐”小分队的队长。
康宗吉介绍道,文艺演出队很注重发掘基层文艺能人,别看文艺演出队的年龄偏大,但是文艺主力们热爱文化活动,有热情、有干劲、有活力,通过他们以点带面,感染带动更多村民加入,文艺演出才能更有特色。
文艺演出队的演出服装和道具都由村里出资购买,演出当天的餐费和车费也由街道承担。除此之外,考虑到演出当天大家干不了农活,村里还给予每人误工补助。
“不用操心经费,我们只需要用心排练,让表演更加好看。”索朗曲珍说,村里还提供了排练场地,过去只能在村头的空地上排练,遇上下雨就停练。现在村文化站开放了专门的室内场地,配备了音响灯光,大家参加表演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有了场地、设备、经费、奖励等各方面的支持,文艺演出队的演出质量明显提升。”在康宗吉看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节目好看,群众满意,演员们自然有动力。”
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米玛介绍,为确保全区所有行政村文艺演出队都能正常运转,从2020年开始,自治区每年为所有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各安排补助资金5万元。每年村级文艺演出队确保组织不少于8场公益性演出,以丰富基层特别是偏远农牧区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好政策,这一举措将更好地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扶志’‘扶智’作用,确保西藏各族群众物质、精神生活同步迈向小康。”米玛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应该说,没有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与自觉,就不可能有乡村的繁荣与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写好乡村文化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加强顶层设计、稳步统筹推进中,进一步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重塑乡村文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乡村大舞台:西藏农牧民群众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2周年文艺演出活动
安麦西村民集体歌唱的《出征》,让人们回想起当年安麦西15勇士为保卫幸福家园,保护金珠玛米,英勇同叛军进行殊死斗争前视死如归、团结一心的动人场景。[详细] -
西藏近十万文艺大军活跃在基层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建成5492支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实现了全区所有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全覆盖。[详细] -
拉萨市林周县举办首届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汇演评比活动
林周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巴桑云旦介绍,本次汇演评比活动旨在展示村级文艺演出队组建一年来的成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