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次完成青稞基因组框架图
自青稞基因组演化与重要性状功能基因挖掘项目实施以来,首次利用新一代测序和辅助组装技术,完成第一个青稞基因组框架图和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发现青稞由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尔传入中国西藏东南部的驯化迁入途径,构建了首个青稞核心种质,创制了特异新种质;挖掘出青稞抗逆等相关性状重要基因36个,开发功能标记8个。因其在青稞基因组、驯化与传入等方面突出贡献,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总体思路是开展西藏青稞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西藏青稞驯化与传入,阐明西藏青稞高原适应性的机理机制;收集并精准鉴定评价青稞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体系,创制新种质并应用于育种,明确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构建青稞核心种质;功能基因克隆与分子标记开发,为有效利用青稞种质资源和拓宽青稞遗传育种基础提供资源,为青稞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及为解决青稞新品种培育提供分子育种方案。” 西藏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兴权说。
目前,该项目成果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青稞基因组和高原适应性机制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升了我国青稞基础研究及技术应用水平,有力促进了青稞新品种培育,在保障西藏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这项成果不同于应用推广类成果,不能直接应用到老百姓,短期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项目鉴定筛选的优异资源、创制的种质、建立的育种技术将加速青稞新品种培育。比如,育种团队利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利用我们的资源,已经有新品系形成,培育了5171—7等高产、抗倒、高秆新品系5个,育成了藏青17和藏青20新品种,正在国内青稞产区示范推广。再有就是本项成果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102篇,其中被SCI 收录39篇,被他人引用319次,这些论文对提升西藏青稞研究的影响力有很大的作用。”曾兴权说。
同时,该项目对2429份青稞和大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性鉴定与评价,对570份材料的蛋白、β葡聚糖、优势氨基酸组成、黄铜、γ-氨基丁酸、低或无直链淀粉及特异淀粉糊化特性等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项目建立了种质资源抗病、抗逆鉴定评价体系,揭示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筛选出优异资源127份,获得发明专利3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十三五”末拉萨市总播面积逾70万亩 力争今年粮食产量达15.7万吨
近日,拉萨市农牧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拉萨市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特别是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详细] -
数说宝“藏”·70年巨变|西藏农牧产品良种覆盖率持续扩大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0%,禽畜良种覆盖率达30%,科技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达55.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