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一次西藏行 一世西藏情——阔别56年重逢其加达瓦

发布时间:2021-08-20 09:22:00来源: 新华网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两位因西藏结缘的老人,时隔56年,奇迹般地又因为西藏重逢。

  一位是年逾古稀的藏族版画家其加达瓦,一位是耄耋之年的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梁世雄。2021年6月2日,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两双留下岁月痕迹的艺术之手紧紧握在一起。

  在他们的笔下,人们看到了西藏的新生,更看到了西藏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过上美好生活的巨变。

  相遇:速写农奴翻身得解放

  两位老人的故事要从56年前说起。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当年8月,32岁的广州美院青年画家梁世雄随中央代表团赴藏,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以现实主义题材描绘西藏的画家之一。

  “当时文化部要派几位画家去西藏,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绘制巨幅国画《雪山雄鹰》。”梁世雄说。

  一同进藏的还有几位民族画家。19岁的藏族青年其加达瓦就是其中之一,那时他刚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不久。

  1946年出生在四川甘孜州的其加达瓦,自小家庭困难、依靠亲戚邻里接济。13岁时,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招生,从小喜欢到处写写画画的其加达瓦幸运地获得保送资格,得以入校专业学习版画。

  1964年,他毕业后被分配至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工作,随后创作了自己的版画成名作《开路》。1965年9月1日,其加达瓦作为民族美术代表见证了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两位原本远隔千山的年轻艺术家,因为西藏,在雪域高原相逢。

  怀抱婴儿的阿妈、骑马放歌的牧民……民主革命后的西藏人民,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也感染了其加达瓦和梁世雄。

  其加达瓦深入农牧区生活五个多月,他和另外两位版画家联合创作的《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木刻组画》,在《西藏日报》发表。

  梁世雄回忆说,他先后到山南农区、藏北牧区、亚东林区等地,历时四五个月,创作大量速写,真实记录了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喜悦,以及西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热爱。

  在旧社会的西藏,当农奴的年轻人谈恋爱、自由来往是不可能的。两匹奔跑的骏马、两位散步的年轻男女……这是梁世雄西藏速写中常见的场景,反映出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自由的新天地,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分别:创作留下雪域高原深深印记

  几个月的西藏之行,对梁世雄和其加达瓦的绘画生涯带来深远影响。

  “西藏之行留下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想这次不单是画一批画,而是要在思想、生活、技巧三方面深刻锻炼。”梁世雄在日记中写道。

  回到广州后,梁世雄陆续创作了《高原江南》《嘎拉湖畔》《白云下面马儿跑》等反映西藏的作品。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梁世雄1965年《西藏写生》册页10余幅,以及多幅反映西藏新貌的作品。

  其加达瓦回到四川后,完成了多幅西藏题材的版画作品。1977年,他再次到西藏采风创作,后来担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金色的秋天》是一位藏族妇女肖像式的特写,饱满的青稞麦,包裹着丰收的喜悦。

  《育林人》塑造了一位与雪山森林为友的藏族育林老人,展现了育林人如雄鹰般极具阳刚之美的性格特征,并获得国际奖项。

  ……

  “你的作品为什么总是充满喜悦和阳光?”有人这样问。

  “那是因为我所看到的雪域高原从一个农奴制社会一步步走上不断进步的康庄大道。”其加达瓦说,“和我一样,千千万万的藏族同胞赶上了新时代,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新生活。”

  重逢:铺开美好生活新画卷

  受当年通讯条件限制,其加达瓦与梁世雄拉萨一别后便失去了联系。岁月如梭,这一别竟快一个甲子的时间了。

  似乎是为了重逢,两人几十年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近在咫尺。1999年,其加达瓦调至深圳画院工作,退休后一直在深圳生活。

  今年5月底,其加达瓦从当地新闻报道中看到梁世雄的画展在深圳举办,特别是看到《雪山雄鹰》的底稿,令他兴奋不已,夜不能寐。

  随后,他通过关山月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梁世雄。两位老人时隔56年后,第一次激动地通上了电话。

  人世间最过动情处,不是相遇,而在重逢。

  6月2日,画展闭幕当天,已经88岁的梁世雄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画展,与75岁的其加达瓦重逢,两人细数当年进藏情景感慨万千。

  其加达瓦至今保留着56年前在拉萨与梁世雄的合影,为了这次重逢,他特别冲洗了一张送给梁世雄。他们的西藏情结因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格外浓烈。

  这次画展特意展出的《雪山雄鹰》底稿,正是梁世雄山水画寄情于雪域高原的经典之作。

  今年,其加达瓦创作了一幅《阿妈啦,晚上见》的新版画。画中,一位西藏女人开着小汽车去上班前,和妈妈、女儿告别说晚上见,藏族家庭的幸福新生活跃然纸上。这幅画入选近期举办的“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美术摄影展”。

  历经岁月沧桑,两位老人用画笔见证了历史。

  “我们的艺术创作正好赶上了西藏新生的大时代,现在年轻人的创作赶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其加达瓦说。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