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满园春——“十三五”山南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西藏文物藏量最多的市地级博物馆;率先在全区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这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十三五”山南市文化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五年来,山南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凝心聚力、拼搏创新,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公共文化保障有力
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山南市每年坚持将市、县财政收入的3%作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累计投入1.53亿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基本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数字文化服务网络。率先在全区探索实施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基层文化专技人员“县管乡用”试点、国家首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
此外,在对口援藏省市的帮助下,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群艺馆在山南市设立了分馆,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山南市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目前,该博物馆是西藏文物藏量最多的市地级博物馆,所藏的4000多件文物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雅砻文化的魅力,也生动诠释了历史上西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让历史明确告诉世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文物都说明,中华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我深深地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参观完展览后,我的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强了。”山南市民次仁卓嘎的一席话,道出了广大藏族群众的心声。
在乃东区、扎囊县、贡嘎县、曲松县、琼结县,文化活动中心设立的动漫空间更是满足了群众的好奇心和对新兴文化的需求。“动漫太神奇了,既好看,又有意思。”参观完琼结县动漫空间后,琼结镇完小学生扎西顿珠激动地说道。
文化产业生机勃勃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十三五”期间,山南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累计完成投资5600万元,兴建文化产业项目4个。率先在全区制作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软件开发,完成了文化企业、艺术团体数据库统计和43家企业(合作社)数据采集录入;建立了手工业企业数据库,登记备案企业174家。
“大数据建立后,文化局对企业的指导更及时、更准确了。”山南市文化局副局长杨文平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走上了发展正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杨文平介绍,“十三五”期间,山南市共扶持19家民族企业(合作社)发展,带动107户农牧民群众增收。完成了市县两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定和命名,共评定自治区级示范基地8家、市级5家、县级21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企业(合作社)43家,民族手工业企业174家。
同时,山南市积极帮助文化产业“走出去”,见世面、增合作、促发展。“十三五”期间,山南市成功推荐3家文化企业17种产品获得“文创西藏”区域公用品牌认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北京文博会、深圳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和藏博会等展销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贡嘎县克西木雕作为全区唯一展品,入围大运河文旅季暨第十二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切玛是西藏独有的手工艺品。能够作为全区唯一代表,向全国、全世界朋友展示这一古老技艺,是我的荣耀,也是整个西藏的荣耀。”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克西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土登说,“走出去,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希望今后我还能参加这样的盛会。”
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文艺创作大繁荣,精品工程结硕果。“十三五”期间,山南市每年设立12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和奖励文艺创作。在党和政府扶持下,山南市诞生了许多精品工程,歌曲《故乡邱多江》、舞蹈《雅卓冲谐》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专业大奖。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十三五”期间,山南市共投入资金2513.11万元,对5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34支民间业余藏戏队进行了保护扶持;投入1265万元,建成29座民间业余藏戏演出队、卓舞队、民间歌舞项目传习所。其中,久河卓舞《山南鼓舞》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在党和政府帮助下,我们有了稳定的学习场地。此外,教年轻人跳卓舞,国家还给我发补助。这在旧西藏是不可能的事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82岁的尼玛坦言,“过去卓舞主要是跳给官家老爷看,现在主要是跳给咱们老百姓看。为老百姓服务、被老百姓所喜爱,卓舞‘活’了,更具魅力了。”
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山南市加大对基层艺术团体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间,该市共落实资金2000多万元,给基层艺术团体演职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200元,有效缓解了基层艺术团体演职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投资5122万元,组建了557支行政文艺演出队,有效壮大了基层文艺队伍。“村里有了演出队,我们看节目不用到县里去了,生活丰富多了。”琼结县加麻乡昌嘎村群众次仁卓嘎满意地说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区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和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举办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西藏班)和自治区文化厅同期举办的2021年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培训班在拉萨开班。[详细] -
“十三五”时期,西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西藏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超7500家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化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西藏将继续打造和布局特色文化产业,加快提升西藏文化产业竞争力。[详细] -
坚定文化自信 做文化事业的传播人
西藏的地方志编修在清朝驻藏大臣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先后有少部分的有志之士写下了《后藏志》《拉萨厅志》等书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