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西藏阿里改则县两水泉:追寻英雄的足迹

发布时间:2021-09-08 13:38: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两水泉风光。本报记者 张宇 摄

  先遣连先后组织了5个侦察班,分头多方寻找藏族人民,结果都无功而返,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搜寻……

  马蹄磨出了血,就用破布包起来,干粮吃完了,就打猎充饥。

  失去知觉的身体已经骑不住马……夜色笼罩着整个高原,他们爬上一座山峰,看见一星火光,发现一顶帐篷,一群羊,一对中年男女和四个孩子。

  他们把自己的衣服分出一部分给老乡;匀出有限的军粮救济群众;遇到一些孤寡老人,就主动帮他们打柴背水,生火做饭;老乡没有盐巴吃,李狄三让战士们把自己的盐拿出一部分,分头送进缺盐的帐中。

  先遣连的佳话到处传播,草原上的人都知道,说这一带“降下了一群菩萨兵”。

  ——摘自《进藏英雄先遣连》

  羌塘腹地,无人区里,有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在这里,先遣连建立起第一个物资储备和转运基地,它就是两水泉。

  两水泉位于阿里地区改则县先遣乡巴热村往北约80公里处。

  一早,我们“追寻先遣连足迹”采访报道组便从先遣乡出发,向北、向北!汽车行驶在一条即将完工的公路上,大约80多公里后,汽车驶离公路,从巴热老村庄边上,沿着深浅不一的车辙印,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车窗外,左边是艳阳高照,右边却有一片黑云压过来,不一会儿,雨夹着冰雹打在车上,噼里啪啦地响,路边的藏羚羊,早已飞奔而去。

  行驶途中,一座不大不小的山梁横亘在前。原来,这就是著名的“金珠拉”——在这里,先遣连战士与当地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牧民们把“菩萨兵”经常翻越的“多木拉”改成了“金珠拉”(藏语意为解放山)。金珠拉之名,从此沿用至今。

  金珠拉山顶,海拔5360米。远处一座湖泊映入眼帘,绿悠悠的湖水,给周围单调的景致,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去两水泉,到这里刚好走完一半的路程。”同行的巴热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扎西说。

  又行驶了80多公里后,两水泉到了。汽车停在了一条叫纳查日藏布的河流边,河对岸是一条灰黄低矮的小山梁,山坡上几处白色的土块,非常显眼。

  “那里就是两水泉。当地人叫那个小山梁为‘卡美赤郭’,有白色或者灰白相间的意思。”白玛扎西说。

  此时,天公作美,一片晴好,我们的车辆成功渡河,把所有人送到了“卡美赤郭”脚下。

  我们向上攀爬,周遭一片寂静,只听得见喘气声。爬上山梁,视野开阔,在白玛扎西等人的指引下,我们看到几处明显有人为痕迹的沟槽,显然是掩体,连接掩体的交通沟清晰可见。

  “底下那些相对平整的圆形洼地,是当年先遣连战士搭帐篷的地方。旁边还能挖出炉灰。”白玛扎西带我们走到山坡低洼处,用手轻轻一扒,果然扒出了炉灰。

  陪同采访的改则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巴桑罗布,指着山顶最大的一片白色土堆介绍说,那里是当年先遣连战士挖的地下仓库所在地,塌陷之后,从地底挖出的白土就裸露在上面了。

  来到此处没多久,风夹杂着冰雹突然袭来,让我们再次领教了羌塘高原“善变”的天气。

  71年过去了,遥想当年先遣连战士,在羌塘腹地、无人区里踏冰卧雪、爬山过河,战天斗地。

  是什么使他们能够如此无惧前行,无畏征途?是什么使他们可以做到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

  阿里地区博物馆副馆长俞江是进藏先遣连纪念馆的总设计师。当年,为了布展需要,实地踏访两水泉,至今他仍记忆犹新:“在看到清晰的掩体、交通沟、哨卡等遗迹时,我感到非常震惊。”

  俞江老师还对两水泉的地名,提出了新的推测。他从新疆军区档案馆馆藏的先遣连电报中推断,两水泉的“两”,很有可能是山梁的梁。“两水泉所在地,的确是一处有山梁,有河水的地方。”俞江说。

  但是俞江认为,被称颂为“共和国新地名”的两水泉,早已深入人心,没有改成其它名称的必要了。

  纳查日藏布静静流淌,从两水泉西北望,天地苍茫,只有一条浅浅的车辙——那是羌塘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站巡逻车留下的印记。

  白玛扎西在陪同我们采访完后,又匆忙赶到县里,巴热村是最接近无人区的村庄,全村只有482人。据说,巴热村已经纳入“高海拔搬迁”计划。对此,白玛扎西说:“搬到先遣乡,群众百分之百同意,搬到其它地方,还真不好说。”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