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要“形”“神”兼备
“春观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农趣”……截至今年10月,西藏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35.96万人次、实现收入14.55亿元,成为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然而,考察西藏乡村旅游的发展,不难发现,在从“小生意”到“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千村一面”的现象。有些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薄弱,有“形”无“神”,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发展乡村旅游不但要用好绿水青山、雪山草地、村落民居等外在的自然人文资源,更需要深入挖掘民俗民风、乡土文化、民间艺术等内在文化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外在资源是看得见的“形”,民俗文化等内在资源是看不见的“神”,二者合一,相互融合, “形”“神”兼备才能走出一条乡村旅游的特色之路,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形”“神”兼备,就要补齐短板,找准发展方向。软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需要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进行市场化探索,杜绝粗放式经营,在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补短板扬优势,为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提供保证。同时,要紧盯市场,清晰掌握乡村旅游的发展变化,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避免同质化,延伸产业链,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竞争力,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助推器。
推动乡村旅游“形”“神”兼备,尤其要突出特色,用文化赋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西藏作为长线乡村旅游的典型目的地之一,独特的文化属性、各具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是其吸引区内外、国内外游客的重要特征,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乡村文化为魂,挖掘本土文化,结合当代实际,突出乡村特色,使每一个乡村旅游目的地都成为展示西藏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的窗口。
推动乡村旅游“形”“神”兼备,就要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生态产业,生态资源是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命脉。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转变效益至上的思维方式,着眼乡村振兴,尊重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要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守护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底色。
乡村旅游在同步推动农牧区生产、改善农牧民生活、推进农牧区生态文明等方面成效显著,我们要以“形”“神”兼备的乡村旅游,不断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让雪域高原广大农牧区和农牧民真正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挖掘文化内涵 西藏布达拉宫首届文创设计大赛在拉萨举行
千年布宫·匠心传承——西藏布达拉宫首届文创设计大赛总决赛暨颁奖仪式11日在拉萨举行。图为布达拉宫管理处领导(右一)为获奖选手颁奖并合影。[详细] -
走进“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 感受最原始的荒野之美
来过西藏的人总说“无阿里,不西藏”,也有人说“阿里是西藏的西藏,是人类灵魂最遥远的流浪”,这些带有诗意的赞美,皆因为这里拥有着足以震撼人心的独特高原自然风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