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保护历史遗珍 赓续千秋文脉
图为拉萨市举办的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操作培训班现场。 记者 刘斯宇 摄
历史和革命文物反映了我们党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突出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拉萨的传统文化,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使拉萨市各类文物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了继承、弘扬。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各类文物点934处,涵盖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刻、近(现)代史迹等,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9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6处(市级54处、县级212处)。普查登记46处革命文物,其中列入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有29处。登记鉴定可移动文物2637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88件(套)、二级文物2720件(套)、三级文物9897件(套)、一般文物11416件(套)、未定级文物1456件(套)。
在2019年拉萨市机构改革中,拉萨市文物局明确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市文化局代管,行政编制8名,部门领导职数2名,科级领导职数4名,设立文博科和督察科,市级文物机构和编制得到加强。八县区均成立了文物局,作为文化与旅游局的挂牌机构,文物机构和职能得到了加强。全市已聘请104名野外文物看管人员,四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拉萨市组织开展全市180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标志说明和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四有”工作﹙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对处于濒危状态和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如:曲贡遗址、扎西岛岩画、贝叶经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整理。对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文物保护调查,编制了保护规划并实施了部分文物搬迁项目;完善了文物安全管理制度,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书,加强文物安全检查,确保不发生特大文物安全事故。
记者从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十一五”期间,直接投入拉萨市文物保护的经费共4.14亿元;“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20项重大工程、数字化项目、部分抢救性工程和安全隐患排除项目。对大昭寺、小昭寺等文物本体进行全面修缮,实施了色拉寺和哲蚌寺安全消防及电气线路配套保护工程项目,完成关帝庙、朗孜厦、吞弥桑布扎故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险加固和修缮;“十三五”期间,投入1.2亿多元实施6个文物平安工程项目、8项抢救性文物维修工程;“十四五”以来,已投入1.93亿元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其中,2700万元实施文物平安工程、1400万元用于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1.66亿元用于抢救性维修、安全消防及电力提升等10个文物保护项目。
“随着国家对拉萨文物保护的重视,每年投入的经费在不断增加。”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规划中体现文物保护
文物只有融入现代社会,融入当下生活,才能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拉萨市先后颁布实施了《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拉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拉萨市老城区保护条例》,以及《拉萨市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使文物保护工作有了科学、规范、具体的依据。此外,拉萨市依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老城区古建大院的加固、修缮、设施建设严格按程序进行审批。并严格组织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大昭寺文物保护规划》《曲贡遗址保护规划》等15项文物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2017年国务院批准的《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分市域、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四个层面提出了保护的原则、目标和措施,从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定位、交通组织、建筑本体、历史环境、传统风貌、建筑高度六个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为了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整体保护,拉萨市修订了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总面积约6.74平方公里,并对方圆1.33平方公里的八廓街区进行了特殊的维修维护,拆除了与大昭寺环境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581处,实施了古城道路、给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完善了消防、环卫设施,共改造道路14.05万平方米、管网8.6万米,电照设施604套。此外,拉萨市通过修建城市文化景观,塑造城市文化品位。2004年至2005年投入资金1.4亿元改造布达拉宫广场,搬迁9家单位、142户住户和广场商户,拆除与布达拉宫不相协调的建筑物3万多平方米。2006年,投资8000万元对布达拉宫后山下的宗角禄康公园进行彻底改造和建设,新建20.5万平方米的绿地、水系和公园设施,极大改善了布达拉宫周边环境。2007年至2008年,投资1.34亿元,拆除与罗布林卡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在罗布林卡大门前建设了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的文化生态广场。2012年,投资约13.6亿元实施老城区地下综合管线、电力改造、给排水改造、供暖、消防隐患整治、古城风貌保护、通讯改造等工程。
大力推进博物馆开放工作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北京市援藏项目之一,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是我国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记者从西藏牦牛博物馆负责人琼珍处了解到,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7年以来,通过多渠道征集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文物及标本藏品数量已达7070件(套)。截至5月中旬,西藏牦牛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达90余万人次,线上展览观众量达56万人次,先后举办了25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展览,激发了广大参观者参观西藏牦牛博物馆的兴趣。
“我们希望为广大观众提供走进和了解博物馆的契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琼珍说。
除了西藏牦牛博物馆,墨竹工卡县甲玛群觉兵器博物馆于2015年7月开馆。同年,拉萨市尼木县藏香博物馆批准设立。2019年,西藏拉萨唐卡之都博物馆批准设立。至此,拉萨市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博物馆体系。
下一步,拉萨市文物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断提升文物工作水平为主线,结合促进拉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理论研究,为充实拉萨历史文脉、进一步提升拉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依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在西藏上好汉语文课的几点思考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位语文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因为语文教师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性格不同等因素,从而教学风格不尽相同。[详细] -
西藏全力推进科学素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23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区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详细] -
藏戏《顿月顿珠》上集
藏戏《顿月顿珠》上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