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那曲市打造全域旅游路径:打造旅游平台 彰显文化灵魂

发布时间:2022-04-18 10:05: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是国内旅游者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近年来,那曲市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一中心两环线”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旅游者旅游方式发生了改变,逐渐以小群体、自由行的自驾方式和高质、深度的品质游为主。对此,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形成全域旅游,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必将实现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也是实现那曲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那曲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文旅知名度持续提升。近年来,依托自然与人文景观,那曲市充分挖掘和发挥区位、交通、政策、环境、资源等优势,确立了“极地那曲”的形象主题定位,“一中心两环线”的旅游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那曲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点)建设共计投入2.77亿元项目资金,建设和完善了独俊大峡谷、萨普雪山、文部南村、穹雄沟、圣象天门以及G109、G317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大幅度完善了全市重点旅游景区(点)及线路硬件设施,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二、那曲市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那曲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和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全球旅行者心目中有独特的地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那曲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然资源。那曲市自然资源类型丰富,包括高山草甸、湖泊、草原、冰川、雪山、峡谷、湿地、温泉、鸟岛等。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世界第三极普罗岗日冰川、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新晋为网红的萨普冰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迪卡湿地等,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且具有唯一性。

  人文资源。那曲地区人文资源包括各种文化资源,如语言、服饰、节日、音乐、宗教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富有民族特色、藏族风情浓郁,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发展潜力。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局,对于提升那曲市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推动那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那曲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瓶颈

  那曲市旅游经济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未全面形成,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原因,导致发展较晚成效较小。

  一是气候条件较差导致全时旅游发展不足;二是资源分布散落导致全景旅游利用不足;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全业旅游链条不全;四是旅游推广未形成合力导致全员旅游发挥不足;五是人才队伍不足导致全域旅游推进乏力;六是环保与发展平衡点未有效探索导致特色彰显不足;七是文旅产品规模小导致文旅融合深度不够。

  四、那曲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那曲旅游坚持内求突破与外求合作同步,坚持引流落地与资源外输并举,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文旅融合、全域发展。

  (一)准确把握总体要求,进一步提振发展定力。

  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 “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展要求,全面实施体制创新、全域驱动、产业融合、项目带动、绿色发展战略,按照“特色、高端、精品”的发展路线,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群众参与为动力,紧盯“外地与本地”两大客源,启动“游客引进来、资源走出去”两大引擎,坚持“主客共享”,着力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强市富民、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紧盯总目标和三个子目标。围绕打造“极地那曲、天际之旅”品牌的总体战略和打造“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藏北草原文化旅游目的地、西藏生态文化旅游新高地”总体目标,在发展方式与发展质量上实现产品转型、产业升级、功能释放。产品转型:立足生态、文化、草原、湖泊、山地、宗教等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考研学、户外运动等专项旅游产品,释放资源潜力,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实现由观光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户外体验等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产业升级:坚持多业融合和科技赋能,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从门票经济为主向旅游产业综合经济跨越。功能释放:旅游产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旅游业在生态保护、文化繁荣、形象提升、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坚持五大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市场引领、政府主导原则;坚持全域发展、全民参与原则;坚持突出特色与品牌开发的原则;坚持产业融合原则。

  (二)深入推进旅游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成立那曲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依法治旅的管理体系。

  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进区内外战略投资者,鼓励城投公司、牧发集团、川旅投等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创新拓展旅游市场营销。完善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和营销绩效评估,推进旅游宣传促销矩阵化、专业化、市场化。实施“1+N”营销模式,市县联动、捆绑营销,优化那曲文旅公众号,开发“极地那曲”APP,整合各县新媒体平台,打造“极地那曲”旅游总入口,加强那曲旅游整体形象宣传。

  (三)深度开发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全面推进西藏生态文化旅游高地建设。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强化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将那曲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在区域合作、要素资源配置、金融创新、生态补偿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机制。

  重点发展品牌线路产品。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和区域分布特点,以品牌景区为载体,以交通、河流为依托,提升圣象天门、骷髅墙、萨普冰川、文布南村、色林错、错那湖等精品景区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开发提升一批旅游精品。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围绕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与国内先进城市接轨,引进3D体验、密室逃脱等新业态,加强休闲度假载体建设和功能配套,拓展城乡居民休闲度假空间,推进“那曲人游那曲”。完善城市公园、休闲街区、温泉等规划建设,满足西藏区域内的自驾游、徒步游、康养游等假日休闲旅游需求。

  创新发展文化旅游。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历史文化遗存、历史名人、文博场馆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精品。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推出常态化的旅游文化演艺节目。

  (四)提升旅游业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创新商品开发,实施旅游礼物研发工程。加大对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农副特色产品、特色手工艺品开发支持力度,定期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评选大赛,并融入“第三极”总品牌,扶持“羌塘印象”和“藏北江南”品牌发展,推出100个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那曲礼物”。

  完善交通服务,推进旅游畅通工程。统筹考虑旅游发展需要,优化旅游重点县区、景区间的交通衔接,实施交通干线与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

  完善旅游基础,推进旅游保障工程。加快“一中心两环线”四级旅游集散地建设。加快完善景区内部及周边水、电、通信、供氧、交通、饮食、住宿、购物、咨询服务、应急处置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最终形成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往来游客吃、住、游、行、购、供(氧)的旅游服务体系。

  探索科技赋能,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广泛运用,按照全资源整合、全要素覆盖的原则,打造集信息交互、票务预定、交通服务、那曲礼物、救助服务、投诉服务六项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通过“线上一键式”操作满足游客需求。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发展保障。

  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力度。全市各级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逐年增加,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政府引导设立旅游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商业化旅游产品开发。

  创新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依法依规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股权、商标专用权质押和林权、土地使用权抵押等。加强后备企业培育和旅游产业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上市等方式扩大融资。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

  保障旅游业用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各地在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用地要求。各级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将旅游专业人才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旅游法》和旅游相关政策培训,将旅游业发展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探索旅游“智库”建设,推动旅游“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那曲市文旅局、西藏日报社)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