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林芝市雅尼湿地生态保护工作:雅尼风物气象更新

发布时间:2022-06-24 14:30:00来源: 西藏日报

  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的第一站。

  2021年7月21日上午,刚刚抵达林芝米林机场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尼洋河大桥,听取雅鲁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雅江两岸,云浮绿水、鸟掠芳洲,雪域高原春的序曲在这里奏响。2022年4月20日,踏着春天的脚步,记者来到林芝市雅尼湿地巴宜片区,这里水波荡漾、草木葱茏,一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景象。

  “总书记站在那儿,阐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时隔近一年,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郑都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雅尼湿地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在雅尼湿地观景台,他边走边回忆,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寄语和殷殷嘱托。

  科技赋能,强化湿地数据监测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湿地保护专业技术人员,雅尼湿地开展科研监测、科普教育等水平不高,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湿地内究竟有多少树种、多少鸟类,一直是笔‘糊涂账’。”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科科长杨鸿清说。

  针对这一问题,林芝市湿地保护相关部门同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西藏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完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健全湿地保护科技支撑机制;同时,建设湿地生态监测监控站点,开展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和动植物监测监控。

  “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摸清雅尼湿地资源底数,以更好地保护这里的生灵草木。”郑都说。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雅尼湿地于今年初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建设西藏雅尼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湿地科学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1年以来,林芝市生态环境部门按照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加强湿地生态调查监测、全面摸清资源底数,为科学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为着力点,与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大学等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依托科研机构人才和技术力量,对雅尼湿地范围内的植被、鸟类、昆虫等动物、气象、水文水质等湿地关键生态环境指标进行调查监测。

  据雅尼湿地22个监测点结果显示,湿地内有植物64种,以菊科、蔷薇科、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为主;鸟类5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昆虫154种,包括蝴蝶、甲虫、蜜蜂、蛾类等。

  去年3月21日,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罗大庆与同事深入湿地科考时,首次在巴宜区米瑞乡附近的湿地内拍摄到110多只的黑颈鹤大种群。“来雅尼湿地越冬的黑颈鹤越来越多,正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罗大庆说。

  监管升级,加大湿地管护力度

  每天早上9点半,一群“蓝马甲”就开始活跃在雅尼湿地丛林里,一个夹子、一个垃圾袋、一件蓝制服,是他们的标配。他们就是雅尼湿地管护员。

  “巡护一趟下来,要3个多小时。但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巴宜区林芝镇邦纳村村民普布介绍说,管护员队伍于2019年7月组建,成员全部来自周边5个乡镇的22个村,主要职责是清理垃圾、救助野生动物、防止偷盗偷猎和偷挖沙石。“一旦发现采石、挖沙、倾倒垃圾和破坏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违规行为,我们立即上前制止,并上报上级部门。”普布说。

  像普布这样的管护员,仅巴宜片区就有70名。“我们结合实际,实施‘管理局+乡镇+村居’管理模式,采取日常督导与群众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层层签订湿地管护目标责任书,做到巡护管护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压实湿地管护责任。”雅尼湿地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次仁卓玛说,“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湿地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管护水平,有效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雅鲁藏布江水系是难得的一块绿地、绿肺,它的生态还很脆弱,要以保护为主,保护住这一块“净土”,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

  近一年来,林芝市各相关部门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理念,切实增强保护生态、守护林芝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湿地执法检查,全力保护湿地生态安全,就是举措之一。

  “通过开展环保督察、绿盾行动、森林督察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逐步加大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郑都向记者介绍,去年年底,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关于请核实处理2021年第四批国家湿地公园疑似违建等问题》的函件,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及时对雅尼湿地6处疑似违建点进行核查,最后查明,这几处设施没有任何环境问题。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指出,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立足世界大生态、全国大环境,着眼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守护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区党委、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高站位布局、精准化施策、强有力落实,不断推动雅尼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郑都说。

  全民行动,共享生态保护红利

  “环境变好了,空气清新了,生活也舒适多了!”家住林芝镇邦纳村的村民达瓦望向一片葱绿的雅尼湿地,高兴地对记者说。

  然而,以前的雅尼湿地,却是人人谈之色变的“伤心地”。过去,受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雅江与尼洋河交汇处一带植被减少、沙化严重;每到河水泛滥期,汹涌的江水更是肆意破坏良田土地,给周边村落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那时候,沙尘天气频发,一到下午风沙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湿地周边村民向记者介绍,风沙不仅对村里的房屋造成损坏,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支气管炎、气喘等病症在这里很常见。

  转变发生在2009年。2009年7月,《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隶属巴宜区和米林县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开始了试点工作,雅尼湿地逐渐焕发生机、绿意渐浓。

  2016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挂牌,累计投入资金3010万元,先后实施雅尼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雅尼湿地补助等4个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并开展湿地公园管理站、宣传牌、界桩界碑等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功能逐步提升。截至目前,完成植被恢复面积达1839亩,占湿地总面积的21%。

  与此同时,湿地周边村民也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到防沙造林工程中,其中以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最为突出。2008年,以乔次仁为代表的村“两委”把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制定了每年2000到5000亩的植树任务,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过。“经过全村十多年的努力,我们村已种下了几十万棵树,造林面积近7万亩。”乔次仁满怀自豪地说。

  据了解,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就将包括雅尼湿地在内的雅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实施源头生态修复、干流河道整治、流域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目前,雅江流域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

  “作为雅江流域和雅尼湿地的‘环保人’,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续写生态保护新篇章,让生态的红利切实惠及更多群众。”次仁卓玛说。

  不仅是雅尼湿地,在全区范围内,普若岗日冰川、冈仁波齐雪山、纳木错、雅鲁藏布等生态体都得到高标准高规格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保意识已转化为人们的环保行动自觉,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时代风尚……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丽画卷正在绘就。

  (记者 张宇 益西加措 陈荷花 索央)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