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艺术展在北京举行:来自雪域时光的指尖温度
图为此次藏毯编织艺术展上展出的珠穆朗玛峰风景挂毯(中)等。 西藏刚坚毯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近期,一场藏毯编织艺术展正在北京798艺术园区刚坚艺术中心展出。两位编织藏毯逾30年的“阿佳”(藏语,姐姐、大姐)专程从日喀则前来,在展厅织机前巧手翻飞,让观展者能亲眼见到藏毯一经一纬的形成过程。织机上未完成的虎毯斑纹清晰,尚未最终平整、显得绒绒可爱。
藏毯是世界名毯之一,使用羊毛编织。在藏族民众家中、藏传佛教寺院内,都可见到藏毯兼具实用性的装点。
图为展厅工作人员为观展者展示虎毯背面的纹理。 李晗雪 摄
展览策展人、西藏刚坚毯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次仁罗布认为,波斯毯长于“精细”,土耳其地毯极富艺术性,藏毯的特色则在其浓厚的民族文化。如象征权威的虎毯、源于藏传佛教的吉祥结等“八宝”图案、极具中华文化特点的龙凤图案等。
“民族特色的纹样,是吸引国内外消费者的主因。”次仁罗布说,此次展览以“珠峰古粹 藏于一毯”为主题,希望用当代艺术表达传统文化,让观众在了解藏毯技艺的同时,也对西藏民风民俗、匠心传承和信念坚守有所了解。刚坚公司口号“珠峰脚下的指尖温度”,也意在传达藏毯背后的感性故事。
图为在展厅中两位藏族阿佳正一边编织藏毯,一边经过工作人员翻译与观展者聊天。 李晗雪 摄
展厅中央地板上,90*190厘米的各色藏毯相连铺开,这是藏族民众最常用的、铺在床铺上的尺寸;两旁墙上,悬挂多幅图案复杂精细的大尺寸挂毯,这是重于艺术性的现代创作:好似唐卡的财宝天王挂毯、让人有油画错觉的珠穆朗玛峰风景挂毯……另有一张长逾1米的虎毯,主色深黄、虎纹考究,上下两端织有七彩纹饰,非常抢眼。若将虎毯翻转,还会发现反面亦是清晰齐整的虎纹,与正面几无差异。
据介绍,藏毯通常厚达12毫米左右。在展览上,观众们可触摸甚至试坐藏毯,“零距离”感受其密实厚重。
图为展厅工作人员正为观展者介绍财宝天王挂毯。 李晗雪 摄
次仁罗布说,藏毯从藏族民众内部的刚需销售转向作为装饰品、艺术品,面向国内外的销售,还是近些年的事。目前仅面向小众市场,也未完全产业化,但未来希望推动藏毯走向世界。此次艺术展,以及展览中坐垫大小、熊猫纹样的藏毯,还有正在筹备的自媒体宣传账号,均是为此而努力。近来,为适应江浙地带客户的需求,刚坚毯业公司还研发了混纺真丝的藏毯,使其触感更亲肤、更适合潮湿天气。
在展览现场编织藏毯的两位阿佳,都是十七八岁就学习织毯。阿佳自豪于少女时织就的藏毯一直用到今,毫不褪色。她们还说,织毯要非常精细、很认真对待;织每张毯,都尽力做到最好。
图为展厅中展示的传统藏毯及创新设计的坐垫大小的藏毯。 李晗雪 摄
阿佳的手指常年穿梭在经纬线间,指侧已形成厚茧。记者尝试用镜头记录这样的双手时,阿佳害羞,笑着将手收回。
她们还告诉记者,在西藏,藏毯的清洁总在雪天进行。每到高原上一片洁白晶莹,大家就将藏毯拿到雪地上拍打。陪伴雪域生活的厚实藏毯,又变得干干净净。次仁罗布说,手工藏毯最重要的特质,正是其中西藏匠人的心血与温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的冬天购销两旺:那曲市第15届畜产品展销会见闻
清晨,车轮碾过地上松软的积雪,康松旺堆将半人高的牦牛肉块搬下车。[详细] -
宝“藏”故事|西藏藏毯产业焕发新活力
冬日的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在和煦的阳光中迎来了又一个清晨。[详细] -
传承千年的藏毯浓缩着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传承千年的藏毯是西藏民族手工艺品中的精品。”介观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徐应龙介绍,“上半身为龙身,下半身为凤尾,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