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群众仁增: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寒冬暖意浓,人勤春来早。记者来到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时,该村群众仁增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
看着长势喜人的小葱、辣椒、大白菜、小西红柿,仁增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他用汗水“浇灌”的硕果。
2021年10月,经过认真思考,仁增主动承包了村里的蔬菜大棚。
“在大棚里种蔬菜可是个技术活,你没少遇到问题吧?”对于记者的提问,仁增笑而不答。
仁增的妻子仓决接过了话茬,她说:“那段时间,经常一整天见不到他的人影。不是在别家的蔬菜大棚里学习,就是在自家的大棚里摸索,忙得让我们心疼。大家都劝他慢慢来,不要把身体累坏了,可他就是不听。”
“通过跟外地来加查种菜的人学习,我逐渐摸出了门道。”仁增说,“那段时间真难熬,还好我挺过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试种,仁增成功种出了青椒、莴笋、上海青、白萝卜、大白菜等。
蔬菜成熟后,仁增首先想到的不是卖,而是送给亲戚、邻里尝鲜。“我想让他们知道,我成功了,不用再为我担心了。”
2021年,仁增卖蔬菜挣了2万元。初尝甜头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马上到春节了,大棚里的萝卜、白菜等,生机勃勃,可满足周边群众春节餐桌需求。
记者来到仁增的蔬菜大棚时,该村群众巴珠正在买菜。“这里的菜很新鲜,价格也便宜,我们都喜欢来这里买菜。”巴珠说。
为了增加收入,仁增还在蔬菜大棚外养了3头牛。他说:“坏了的蔬菜和玉米秆可以喂牛,牛粪可以做肥料,这是循环经济。”
蔬菜产量提高后,仁增决定做批发。产销两旺,忙不过来的仁增想到了乡亲们。他主动请村里有就业需求的群众和他一起种大棚蔬菜。
看到90多岁的格桑达瓦老人生活困难,仁增主动帮她家翻修了厨房。“老人和身患残疾的儿子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让人看着心酸,我们能帮她一点是一点。”仁增说。
听说格桑措姆家小孩做手术急需用钱,仁增又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找他家借5000元,没想到第二天他就送来了钱,还说小孩看病要紧,有问题我们大家共同想办法。”说起这件事情,格桑措姆眼含热泪。
“去年疫情期间,他还给大家送蔬菜。”巴珠说,“这样的好事仁增做了很多,他的勤劳、善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在党和政府以及亲戚邻里的帮助和扶持下,才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的生活条件好了,有能力帮助大家了,就要尽可能回报社会。”面对群众的肯定,仁增如是说。
走出仁增的蔬菜大棚,行走在村道上,记者看到一幢幢红顶白墙的独栋小院整齐排列,房前屋后栽种着各种果树,村口广场上有人坐着聊天,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如今的共康村,村美、民富、日子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仁增:“让群众的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我亲眼目睹了萨让乡发生的巨大变化,道路宽敞了、房子变新了、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各族群众的笑容更加灿烂了,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详细] -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拉萨市文联编辑部主任南杰旺扎: 加强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西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和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具有鲜明地域与民族特色的璀璨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