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一位翻身农奴的四世同堂幸福年

发布时间:2023-01-28 11:16:00来源: 新华社


次旦老人在吃糌粑(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位于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扎西宗乡杂村的家中,次旦老人一脸幸福的微笑,家中小辈正轮流上前和她行碰头礼。

   今年,日喀则藏历农家年和春节“巧遇”同一天,虽习俗不同,但年味皆浓。次旦的儿孙早早开车去县城采买了年货,儿媳妇们在家准备过年吃的羊头、切玛等传统特色美食。家中的第四代,次旦老人的重孙子和重孙女们,则穿上了漂亮的藏装,头戴绿松石点缀的头饰,在家中欢快地跑来跑去。

   “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1943年出生的次旦老人,在民主改革以前是“差巴”(领种份地,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各种名目繁多的差役、赋税榨干了次旦家的收入,剩下的部分只够勉强生活。

   那时候,次旦最害怕下雨下雪,因为家里住的低矮土坯房四面漏风,屋顶漏雨。屋里没有床,睡觉时就在地上铺一张毛已经掉光的破毯子。下雨之后,家里地上泥泞不堪,毯子常常浸在泥巴里。

   “小时候过年也有羊头、切玛可以吃。”次旦老人说,“但和今天不同的是,即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我们也只能吃两口尝个味道,没办法敞开肚子吃饱。”

   1959年,雪域高原开启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被彻底废除,次旦一家也迎来了春天。

   “眼瞅着,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也变富起来了。”次旦老人说。如今,她家已是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一家11口人住在新建的二层小楼里,生活富足,无论雨雪风霜,都再无饥寒与匮乏。


次旦老人在和重孙女行碰头礼(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老人的儿孙们在一边弹扎念琴一边跳舞(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老人的重孙女们在谈笑嬉戏(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老人的孙子(左一)在教重孙子如何敬酒(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老人的孙女给家人敬上青稞酒(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老人的重孙女在家中玩耍(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老人的重孙女在家中玩耍(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次旦老人孙女给家人敬献人参果(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次旦老人的孙子在喝青稞酒(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次旦老人的家人在玩西藏传统游戏掷骰子(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次旦老人孙子在吃过年必吃的传统特色美食羊头(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次旦老人接过孙女敬献的切玛(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次旦老人一家的合影(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宗乡杂村次旦老人家的二层小楼(1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宗乡杂村(1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开通多条航线助力春运

    根据西藏民航部门预测,40天春运期间,西藏区内各机场进出航班预计5040架次,可提供75万个座位,其中拉萨机场预计3200架次(每日约80架次),可提供51万个座位。[详细]
  • 2023年,西藏将建设这些重大项目

    近日,西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在拉萨召开。雅江流域生态治理顺利推进,湘河水利枢纽下闸蓄水,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开工建设,多油、帕古水库实现截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