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论助力文学发展——访文学评论家、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普布昌居
笔者:普布昌居老师,作为西藏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听闻您多年来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一直十分关注西藏作家的汉语文学创作动态。请谈一谈您关注当代西藏文学的初衷?
普布昌居:1992年我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很荣幸地成为了西藏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师,给学生上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由于我自身所学专业是文学,从事的工作也和文学有关,加之兴趣使然,自然而然地关注起了当代西藏文学。
但是,真正潜心去研究西藏文学,与2009年经历的一件事情有直接关系,是那件事,促使了我对文学的关注,从兴趣走向了专业的探索。
那年,我有幸到北京大学担任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闲暇时,经常去北大图书馆阅读各种文学类书籍。有一次,我看到一本西藏文学期刊,其中,署名为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放生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口气读完,这部作品给那时的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放生羊》不仅语言生动、细腻,而且文字背后传达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我想任何一个文学作品,它所要表达的人性都是相同的。在这篇小说里,我读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悲悯。通过我们在拉萨日常所见的一个放生羊的故事,生动地呈现了一个民族精神里最美的一部分。小说所抵达的境界跟契科夫小说等国外很多优秀作品是相一致的,在朴素而内敛的叙述中呈现的勇气、悲悯、承担、抗争等文学精神都是相通的。
想来,那时我还不认识作家次仁罗布,看到这篇短篇小说后,为之震撼之余,心想,原来西藏还有这么好的汉语作家。那时,这篇短篇小说还未获鲁迅文学奖。自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西藏文学,并且在各种刊物上搜寻作家次仁罗布的文学作品,并以他的作品为切入点,写了一篇关于西藏文学的论文——《让爱照亮生命》,发表在当年的《西藏文学》刊物上,受到了主编克珠群培和文学界诸多作家的认可。
2011年,西藏作家协会在拉萨召开了尼玛潘多长篇小说《紫青稞》研讨会,我有幸参加。在那次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作家次仁罗布。后来,先后认识和了解了扎西达娃、尼玛潘多等更多的西藏作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后,我深深地意识到,西藏文学创作队伍中,评论者的缺失问题。自己作为一名专业出身的文学评论者,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并暗自下了更大的决心,一定要做好这项研究工作。
笔者:从第一篇关于西藏文学的论文《让爱照亮生命》开始,您成为了一名西藏文学的研究者。这一身份,给您的人生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呢?
普布昌居:踏上文学研究之路,不仅拓宽了我的文学视野,也对西藏的文化以及目前的西藏文学创作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2011年,当我成为一名西藏作家协会会员之后,在教学之余,我会利用很大的精力与时间,阅读和研究次仁罗布、央珍、尼玛潘多、罗布次仁、白玛娜珍、次仁央吉、格央等当下在西藏乃至全国颇有成就的藏族作家的文学作品,并把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与阅读心得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比如,《寻梦者:白玛娜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彩色的拉萨”:在文字里回忆与缅怀》等一系列西藏文学相关论文,引起了区内外作家和文学研究者的共鸣。
在我从事文学评论工作的道路上,藏族作家们给了我广阔的平台和信任。特别值得感谢的是,2015年,在西藏作家协会的支持下,我获得了一次去鲁迅文学院第26届高研班专门学习文学评论的机会。那次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眼界,也极大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与技能。
因为我个人很喜欢诗歌,所以,我又开始品读西藏诗人的诗歌,像白玛央金、敖超、马相村、刘萱,以及著名诗人陈人杰等的诗歌,通过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写作经验和诗学理念。我对他们的部分诗歌作品作出的评论,陆续发表在拉萨纯诗歌文学公众平台——《雪域萱歌》上,希望能为更多的诗歌写作者和爱好者呈现当代西藏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名文学评论者,我感到很自豪也很喜欢这份职业。通过品读各类作品,不仅丰盈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写作者,为我的人生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这些年与诸多写作者的接触与沟通,使我更有信心继续将这份很有意义的事业做好、做实。
这些年来,我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收获,目前一本《边地新语——西藏当代作家作品散论》文学评论集已经完成,今年出版后,将很快与读者见面。这是我多年来潜心研究西藏文学的成果,希望这本文学评论集能对西藏文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笔者: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兼评论者,您评论作品把握怎样的一个尺度?
普布昌居:作为一名严谨的文学评论者,首先,我会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感受作品本身,而不是一开始就用挑刺的心态去接触文本。其实,没有作品是完美的,都会有不足之处,然而,以欣赏的角度去品读一部作品,感受文字本身和背后作者的思维动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业余写作者,我会给出更多的鼓励,激发写作者的创作热情。但是,对于专业写作者,我的评论可能会偏向批评。成熟的写作者,对作品的反馈与评价,应该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我会从更专业的角度,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与瑕疵。
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要有好的文字,还要有细节。尤其是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细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一定生活经验的写作者,他(她)的作品,才能呈现出更多细节。比如尼玛潘多的长篇小说《紫青颗》,细节呈现很细致且生动,为整部作品的品质和格调做了厚重的基础。当然,好的作品,最终还是需要格局,一个有大格局的作家,他(她)写出的作品才能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比如次仁罗布的长篇小说《祭语风中》,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文字背后呈现的人文精神和精神境界都非常高。
我认为,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的创作,首先一定要讲究语言。也就是说,写作者的语言一定要优美。特别是诗歌,语言上更应该追求精练。诗歌或小说的创作,要把握好作品自身的内在节奏,懂得克制。如果文学创作首先在文字上做到语言的精准和生动,会给读者带去阅读上的愉悦和美感。
笔者: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普布昌居:目前,西藏的评论队伍依然比较薄弱,我希望我的坚持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去关注西藏的文学以及写作者。一个写作者倾注几年的心血,写出一部作品,的确非常不容易。所以,作为一名文学评论者,及时给予关注,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是对写作者的一种尊重。我认为,我们需要多多举办一些文学研讨会,一方面让写作者获得一种付出之后应该有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学氛围,激发更多年轻读者对阅读的爱好、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从而,不断壮大西藏文学的写作队伍,提升西藏文学品质。
事实上,我们都带着各自的局限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没有必要过分地骄傲或过度地自卑。写作,归根到底,是讲述人的事情,挖掘和反映人生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一个好的作家会把目光投向世界,眼里有人,心里有爱,写出的作品一定是动人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是身怀悲悯、心怀世界的,他(她)的文字,向我们呈现的世界,是很多人看不到的另一面。
作为一个写作者,真诚很重要,首先你要真诚地思考人生,你要真诚地表达喜怒哀乐。很多写作者为了迎合大众而去写作,那样的作品很难真正打动别人。其次,个人经历上要有一定的痛点,无论是命运本身还是一件实事击中了你的心灵,那么他(她)在文字中涌现出来的情感也一定是深入的并能打动到读者。另外,写作者要有情怀。目光要投向现实。敖超的《老哥》是一首好诗,他写出了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他的诗歌里不光有自己,还有别人。如果一直局限于小的格局,特别是诗人,总是陷于自己的小情绪中,写再多的诗歌,都只会停留在一个狭小的层面上,很难够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笔者:您如何展望西藏文学评论的未来?
普布昌居: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西藏仍缺乏诗歌评论者。对西藏的诗歌创作仍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评论体系。所以,今后,我会更多地关注西藏的诗歌写作者。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关注和评论,涌现和挖掘出更多更优秀的诗人。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起,西藏大学文学院开始招收文学评论的研究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不久的将来,文学评论的研究生们能以更优质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经验研究西藏文学,为不断发展壮大的西藏文学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云南省迪庆州藏学研究院合作签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宗荣、迪庆州藏学研究院党组书记和树军分别致辞。[详细] -
汉藏学者谈唐卡传承与艺术交融
不同于通常印象中的唐卡,十世噶玛巴活佛却英多吉的唐卡作品有远、中、近景的空间营造,色彩上吸收青绿山水特点,且使用大量水墨技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