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驻村见闻】朱巴龙人的教育观念
【编者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爱好文学的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悟,《大山驻村见闻》将给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发展变化图景,描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终于等来开学季。三月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来村委会开证明的学生越来越多。
大体上分两拨,先是高三和九年级的学生开学,很快其他年级的学生也要背起书包走进学校。
在驻村工作队的分工中,开证明是我的一项工作,这让我得以接触朱巴龙村在外就读的学生。
在昌都市芒康县范围内的学校中,去盐井中学就读的居多,其次是去芒康县中学就读。盐井中学位于芒康县南部,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藏东领先。
读高中的学生,主要去昌都,那里有四所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同学龄段的孩子在拉萨、林芝或者四川巴塘等地就读。
图为在四川巴塘读七年级的扎西央宗(左)在家洗野菜 摄影:唐大山
朱巴龙属半农半牧区,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我多年前在芒康县北部的一个牧业村待过半年。当时为了控辍保学,我们把能想到的方法用尽了,效果也不理想。
要说教育政策,西藏全区都是一样的,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退一万步讲,即使不成才,送孩子上学都是合算的,至少吃住不用家里负担。
图为朱巴龙乡中心小学上课前的孩子们 摄影:唐大山
从全村现有的20多个大学生的情况推算,朱巴龙村的人们在享受15年免费教育之前就主动送孩子上学了。这是村民们的视野不同,对教育的认知不同的结果。当一些地方的家长被动送孩子入学时,朱巴龙村的人们早已主动出击。
朱巴龙村地处金沙江畔,与四川巴塘为邻,318国道穿村而过,常得风气之先,对孩子的教育自然走在前列。
有没有优惠政策,丝毫不影响他们送孩子上学的热情。当然,这么多的优惠政策送给教育,又对孩子的未来大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我想,要不了多少年,朱巴龙村定会愈加人才辈出。(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点对点帮助农牧民就业
4月3日,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农牧民组织化转移就业上岗复工仪式举行。人社部门通过点对点帮助农牧民群众就业,使52名来自恩惠苑的易地扶贫搬迁农牧民现场签订转移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 [详细] -
西藏拉萨经开区开设税法讲堂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老师,我想创业,有关支持在税收方面的政策可不可以讲一下……”一条条互动问题接连不断地在屏幕弹出。[详细] -
驻西藏林芝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主动靠前监督助力学校复学复课
“保障复学的防疫物资准备得怎么样了?宿舍、食堂有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杀工作,有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防疫应急演练有没有按规定开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