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一束微光的力量——记带动大学生就业的自主脱贫户宗巴

凃琼 发布时间:2020-05-18 09:49:00来源: 拉萨日报

  宗巴怎么也想不到,五年前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的自己,有一天竟然能带动大学生就业。

  今年28岁的宗巴,过去是林周县阿朗乡嘎列村人。阿朗乡属高寒牧区,自然资源贫乏,生存条件严酷,长期存在着“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贫穷,曾经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都难以改变的困境。

  过去,受水利气候、土壤地貌等方面的制约,阿朗乡似乎成了拉萨经济发展的死角。乡里的人大多都习惯了贫穷,也不知如何改变现状。但宗巴不愿虚度,在好政策和她的努力下,命运似乎逐渐掌握到了自己手中。

  在“精准扶贫”提出的第四个年头,宗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成了城里人,安下心、扎下根,脱了贫、立了业。

  点亮·学一技之长安身立命

  阿朗乡人脱贫难,而宗巴家是难上加难。家里没农田,借住在商品房里,一家九口就靠着十头牲畜维持生计。

  不幸并没有就此打住。五年级时,一场意外让没有及时治疗的宗巴留下了终生腿疾,之后便辍学在家。

  她常常想,生活难道就一直这样了吗?什么时候能有一点改变?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心里的焦灼感日益强烈。“我在体力劳动、外出务工方面肯定不如别人,完全依靠政府救济也不可能长久。我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好好活下去。”宗巴说。

  2009年,林周县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宗巴得到这个消息后,迅速报名了。培训结束时,她熟练掌握了美容美发技能。第二年,宗巴和两个朋友凑钱在县城开的“新时代理发店”营业了。

  2012年,旁多水利枢纽工程进入了施工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工人来到项目点。这些工人的吃、穿、行带动了林周县村民的就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宗巴跟着大家把她的“新时代理发店”也搬到了项目点附近,生意不好不坏,但生活已经有了起色。

  两个孩子的出生给宗巴带来了很多喜悦,也让她开始产生更多想法。在和工地上一些汉族朋友的交往中,她逐渐开始明白:教育才是改变生活的钥匙,要想让两个孩子今后的生活更好,就必须让他们接受优质的教育。

  离开阿朗乡,到城区的念头萌芽了。

  成炬·好政策变成了好生活

  还没等宗巴谋划好,她就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自愿搬迁到拉萨城区。不久,村委会就到各家各户来摸底登记。

  “政府真是想到我前头去了,当时我没有一丝犹豫就登记了。”宗巴说。

  生活,突然有了别的可能性。

  2016年下半年,宗巴一家搬迁到了城关区恩惠苑社区,这里的新房子、新家具让她惊喜不已。住进来没多久,她便找到林周县驻恩惠苑社区搬迁点联络处的随迁干部,把自己想要在拉萨开店创业的想法告诉他们。

  宗巴坦言:“我唯一的担忧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手艺在拉萨能不能养活一家人。”

  在随迁干部的帮助下,宗巴的女儿嘎玛德庆和儿子西热扎巴分别在城关区海萨小学和城关区第九双语幼儿园读书,

  宗巴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创业。

  2018年6月28日,宗巴筹备已久、期盼已久的理发店终于开张了,宗巴取名为“老名理发店”。她说这两个字对她而言有特别的意义,是“记住过去、珍惜现在”的意思。

  搬迁到恩惠苑社区后,宗巴家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能力恐慌”很快席卷她的心头。“我发现,很多城里人喜欢烫发、染发,这在我老家不太常见,这里头的讲究挺多的。”宗巴开始主动到拉萨市区的理发店当学徒,提升自己的手艺。“我不想再送走一个客人了。”宗巴笑着说。

  娴熟的技艺、实惠的价格,宗巴的生意日渐红火。“现在平均一个月能有近8000元收入,还不错对吧,我觉得还可以更好。”

  传递·我家脱贫后该帮别人了

  恩惠苑社区居住着来自拉萨市城关区、林周县和空港新区的764户318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左邻右舍看到宗巴家的日子这般有声有色,心里也痒痒了起来。

  “看着宗巴越过越好,我觉得我也可以。我报名参加了理发技能培训,希望也能像她那样。”从旁多乡搬迁过来后,德吉卓嘎目前在一家茶馆里当服务员。

  在西藏牧区,一直存在的是“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现金交易极少。在“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巨变中,搬迁到城市来的群众方方面面的观念也在巨变中。

  像德吉卓嘎这样,在观望后想要学习技能长久增收的群众不在少数。看到邻居们的脱贫精气神足了,宗巴心里很高兴,有需要帮忙的她也乐得相助。自打她的自主脱贫故事在社区传开以来,她很有压力,想要真正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如今,搬到恩惠苑社区已经四年了,孩子有了更好的教育,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但宗巴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她想要带动更多像她这样身体残疾的朋友就业。

  “像我们这样的肢体残疾者,就业真的挺不容易,能帮一个是一个吧。”回想起过去的冷眼,宗巴还是有些难过。

  招聘启事张贴了许久,也没能招来一个残疾人。后来应聘的是一个大学生,虽然最初就知晓这份工作只是被用来过渡,但宗巴还是将所学都尽力教授给徒弟。三个月后,第二个大学生措姆来应聘了,宗巴依然倾囊相授。

  宗巴是浩浩荡荡的脱贫攻坚战中,命运得以改变的一个代表。她照在自己身上的这束微光开始变强,渐渐能映射到他人了。宗巴的经历,也证实了——

  希望,从来都是自己给的。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