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侨爱学校:凝聚侨爱 感恩前行
十年时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由平房校园发展成当地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教学质量位列前茅的小学。
4月15日,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而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还有另外一个更为亲切的名字——侨爱小学。
2010年玉树地震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认捐了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玉树市第一幼儿园和玉树市结古镇侨爱文化活动中心。其中,海外侨胞及港澳同胞捐资2396万元人民币建设了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学校于2010年7月动工,2012年3月竣工,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32名。
靠近教学楼,朗朗的读书声随之传来。教室内的学生单人单桌、书桌板凳崭新统一,老师们用着教学触摸屏一体机上课。
“2014年来这里之前,我一直在基层教书。1993年在玉树县安冲乡中心寄宿制小学教书时,全校只有23个学生。”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教学副校长齐路说,当时很多小学的规模、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跟现在都是没法比的。
桑周曲措是该校三年级的学生,出生于地震当年的她和学校“同岁”。她说:“为了让我的大姐姐才仁松毛在城里读书,爸爸妈妈把家里的牛羊卖了,我们一家人搬到了这里。”
如今,桑周曲措的大姐姐上初二、她的另外三个哥哥姐姐和她在同一个学校读书,“我觉得校园建设得特别好,在老师的爱护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在这所学校生活得特别好。”
临近中午,59岁的家长白马多杰等候在校门外接两个孙女回家。“我家离学校有将近8公里,我每天开车接送4趟,为了孩子们读书,自己辛苦一点理所当然。(老师和家长)都加油的话,就能培养出一个有用的人。”
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白马多杰格外注重子女的教育,他有五个子女,四个都读了大学,最小的孩子今年参加高考。
2010年玉树地震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认捐了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玉树市第一幼儿园和玉树市结古镇侨爱文化活动中心。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如果孩子们不读书,就像‘眼睛瞎了一样’。我们家是普通牧民,供老大和老二读书时负担比较重。后面国家政策好了,可以贷款上学,我们就没多大负担了。”白马多杰说。
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校长伊羊特地向记者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猜猜我有多爱你,“玉树地震后得到了党和国家最大的支持,得到过全国各族爱心人士的支持。学校是用爱心捐助起的学校,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祖国有多爱他,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侨胞对他们的关怀,还有平时生活中来自老师、爸爸妈妈、同学对自己的关爱,进而把爱内化成自己的行动,再传达出来。”
与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同为“侨爱工程”的玉树市第一幼儿园(玉树市金鹰幼儿园)由新加坡金鹰集团通过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捐资1526万元建成。
副园长索昂折嘎介绍,后期,新加坡金鹰集团又一次性投入113万元,学校安装了新暖气和监控设备,室内外铺设了塑胶地面,还捐赠了不少幼儿图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玉树侨爱学校:凝聚侨爱 感恩前行
桑周曲措是该校三年级的学生,出生于地震当年的她和学校“同岁”。她说:“为了让我的大姐姐才仁松毛在城里读书,爸爸妈妈把家里的牛羊卖了,我们一家人搬到了这里。” [详细] -
青海玉树的“那些花儿”:千里求学十年 收获“爱的教育”
下午四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操场上书声朗朗,校长尼玛正在办公室和几名教师代表谈话,安排他们参加全州的教学经验交流会。 [详细] -
青海班玛红军小学:红星闪闪放光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始建于1960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东南部灯塔乡境内的中国工农红军青海果洛班玛红军小学,距今已有60年历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