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强化价值引领的核心是文化引领
近两年,《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先后下发。这三个文件是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总体上突出了“四个注重”:注重提高政治站位,注重强化价值引领,注重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其中,“强化价值引领”的核心就是“文化引领”,即通过建设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2007年起,朝阳区走上了通过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从最初的学校文化建设到2019年的“教育文化”建设,再到当下推进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让减负真正落地”的“理想教育文化”,都具有现实意义。
而除了教育系统的工作之外,朝阳区基层学校也通过文化建设,探索了教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教育的文化建构,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朝阳区学校文化现象:
主题明确,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每年的文化节,区教工委、区教委都会统筹安排,制定主题,全区各学校整体推进。自2016年起,分别确定“致敬时代 成风化人”“厚植爱国情怀 深耕文化内涵”等主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文化育人。
彰显学校文化气质,形成品牌特色。朝阳教育系统十几年来持续不断地推进文化建设,虽然各学校办学历史不长,但都呈现出各自的文化气质,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肯定与好评。例如芳草地国际学校的“芳草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化教育的品牌,中西融合的“芳草课程”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提升办学品质和育人质量,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各学校依托文化节,整合文化育人载体,提炼文化精神,展示文化特色,凝聚师生合力,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育人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例如在抗击疫情期间,朝阳师范附属小学的师生以创编“战疫三字歌”等方式,展示了师生在“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学素养。
形成学校文化体系,文化贯穿管理及育人全过程。大部分学校不仅形成完整的理念体系,还在教学、课程、育人、环境等多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文化现象,学校文化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例如走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所温润的学校。这源于学校的“润泽教育”理念,它激发了学校内部个人和组织的活力,实现了不断创造和超越的可能。
育人路径丰富,彰显文化特色。各学校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定位了学校的育人文化目标,从班级建设、实践活动、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垂杨柳中心小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邀请国学大师走进书院,在提升学校文化氛围的同时引导家庭文化,使师生、家长更多地关注文化建设和文化学习。
校园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契合师生生活与成长需要。围绕整体文化特色,学校系统化设计校园文化,凸显师生生活、成长需求。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通过传承文化雕塑和用学校理念建设环境,让环境成为立人教育的“教室”,成为立人教育的“教师”,成为立人教育的“教材”。
回顾“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我们获得了四点启发:
一是持续并有意识地推进一个系统、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形成。
二是有形的“硬件”文化建设及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教育凝聚力,有利于凸显学校育人理念,快速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三是学校文化节的设立,有利于推动学校文化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并形成“软硬件”相互支撑的学校文化建设格局。
四是“教育文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由形式向内涵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文化、家庭教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范式。(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王世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坐标方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详细] -
欧阳中石:书法教育体系的构建者
欧阳中石先生轻轻地走了。在他生前,虽也有“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的戏谑自评,但他最钟情的工作还是教书。[详细] -
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
打造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能够以地方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带动区域内的基础教育,从而以教育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详细] -
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2020年以来,阿里地区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推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