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新时代风采
嘉兴着力打造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依托科技、携手教育、融合旅游,人们由此触摸到有温度的百年党史。
从红色旅游升温到三星堆考古引发世界关注,从“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到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广泛激发爱国热情,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这样“活”起来,源自人们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深刻自信在新时代升腾凝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2017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近日,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未来五年传承发展工作蓝图绘就。
谋划“十四五” 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党和国家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的重大战略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谋划好下一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十分关键。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4年之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出台,制定出未来五年传承发展路线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期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动态、开放的系列工程。规划明确了23个重点项目,包括15个原有项目: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戏曲传承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系列文化经典、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还有8个新设项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工程、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城市文化生态修复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
规划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库,加强典籍整理编纂出版,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文化家底逐步摸清 研究阐发全面展开
2021年元旦,《记住乡愁》第七季在央视播出,讲述一座座古城的悠长文脉与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之一,《记住乡愁》受到海内外观众好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目前已推出《论语》《孟子》《左传》《黄帝内经》等五批共计40种图书。
工程实施4年来,15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文化家底逐步摸清,研究阐发全面展开。
——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积极推进文物、非遗、古籍、地方戏曲剧种、美术馆藏品普查和复核工作;加强文化资源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全国地方戏曲普查报告汇编》已经成书。
——公布两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青海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研究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
——截至目前,已公布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12片,确定历史建筑3.85万处,不少有价值的工业建筑、文化景观也逐步纳入保护体系。
——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培育戏曲人才,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每年扶持100位戏曲名家向200名青年演员传授200出经典折子戏;传承戏曲经典,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录制京剧经典传统剧目350多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试录制25部剧目。
——截至2020年,全国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4项;累计完成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占总任务的94%;累计修复古籍360多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7.2万部。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95卷启动编纂工作,其中32个分卷进入出版社的编校程序;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采风录制收集整理散存于各地区、各领域的民族音乐资源,录制约128小时的采风样品。
……
实践证明,以实施工程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很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
从2018年建立由中央宣传部牵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部际协调组以来,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协调传承发展重大问题,论证、指导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各地陆续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督查调研,提供制度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形成全国一盘棋。
融入生产生活 助力全面小康
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亲友围坐品鉴《中国诗词大会》,被不少人视作精神享受。
截至目前,六季《中国诗词大会》收视超过30亿人次。越来越多普通人展示诗词才华、传递文化力量,凸显“诗词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日常”。
4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国民教育各领域,滋养精神根脉、点亮小康生活。
将中华文化传承与重大节庆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抓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契机,因地制宜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美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全国高校建设106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全国中小学建设近300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开展“网络中国节”系列网络文化活动,推出一批传统节日动漫、微视频、视频直播等网络文化产品……许多曾热衷过“洋节”的年轻人领略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与此同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让学戏、懂戏、爱戏的人越来越多,节令饮食、中医养生、传统体育渐成时尚。
把目光聚焦到四川凉山,彝绣、银饰、漆器等众多传统工艺转化为脱贫生产力,促进非遗活态保护,也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在湖南湘西州,“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外出打工妈妈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有关部门支持各地设立各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家,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增收。
创新表达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疫情期间,宅家“云观展”,成为文化生活新方式。《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近距离欣赏到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石窟建筑,敦煌研究院等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受到好评。
创新方式、多元表达、科技赋能,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带来全新启示。《中国地名大会》综合调动知识竞赛、文化解读、文艺呈现、人物故事等多种元素,挖掘地名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引导广大受众在“知来路”中“明未来”,为“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历史命题拓展新内容。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推出《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杨家将》《大运河奇缘》《百鸟朝凤》等传统文化动画片,受到小观众喜爱。“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公益应用计划”免费提供字库公益授权,让书法经典“用起来”,让精品字库融入大众生活,提升公益宣传的视觉审美。
用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二届进博会上,首次增设40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37项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在此汇聚,推动老字号“买全球、卖全球”的同时,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舞动中国”,精选《丝路花雨》《我的梦》《国色·十二生肖》三台艺术精品,推广到北美、南美、大洋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八个国家的数十座城市巡回演出,受到广泛赞誉,引发热烈反响。
“中华之美”海外传播项目,以国际传播为鲜明特点,着力呈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记住乡愁》国际版第一季、二季制作完成并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引发海外热议;纪录片《佳节》通过国家地理《华彩中国》栏目、腾讯视频面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亿受众播出,向全球观众开启了一段体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奇妙旅程。
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与升华中,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和深厚滋养,让中华文化绽放出璀璨的新时代光芒。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文联将着眼创作引导
记者12日从中国文联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中国文联将着眼创作引导,提升文艺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开创新时代文联系统文艺评论工作新局面。[详细] -
援藏结硕果 奋进新征程
和普巴次仁一样的学子在西藏还有很多,2018年至2020年,全区共有1800名贫困学生通过国务院国资委党费专项资助西藏籍贫困学生项目实现入学梦、大学梦,涉及资金900万元。[详细] -
岁月证初心 扬帆再起航
图为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亚东外事分处办公楼。1958年9月18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不丹,途经亚东下司马镇,受到了时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西藏外事处处长杨公素等中方领导的热情接待。[详细] -
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是发展壮大,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