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倾情育才赋高原——河南大学与藏族学子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17 08:50: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姓名:洛桑他青,开封地区卫生学校医师八班学生,来自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不懂汉语。若该生外出迷路,敬请社会各界革命群众将他送到学校,为盼。”

  穿越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一张珍藏箱底的发黄字条,从尘封已久的档案里浮现。字里行间,溢满暖暖真情,融汇切切关爱。殷殷嘱托,承载着河南大学对一批又一批藏族学子的款款深情。

  难忘汉藏情深

  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1975年,160名藏族孩子来到原开封地区卫生学校(2000年并入河南大学)学习、生活。

  拼音识字,一勾一画;加减乘除,一字一句。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耐心、细致,像教咿呀学语的幼童。一年后,这个班的藏族学生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从雪域高原到中原大地,水土、气候等有天壤之别,西藏班肺结核发病率很高。当时住院学生达20多个,分散在学校各个附属医院。老师们衣不宽带,不分白天黑夜地陪伴、呵护。买来当时稀缺的白糖、橘子,端来在家里炖好只有在孩子或老人生病时才舍得吃的鸡蛋羹,浇上一点点小磨香油,看着学生一勺一勺地吃完。

  曲妮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刻手术。坚强的小姑娘躺上手术台,从开始到结束,没有喊一句疼。她告诉记者:“学校安排了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这里的老师像妈妈,让我内心很踏实。有妈妈在,不怕。”

  扎西顿珠得了肝包囊肿,疼痛难忍。学校邀请了校友、市人民医院的权威专家主刀,做了台超难度的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他眼含热泪深情地说:“河南,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实习期间,老师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学生喜乐回忆说:“在一年多实习中,我参与手术1000多次,主刀920多次,观看手术3000多次。”

  这批年轻学生中,有一部分是赤脚医生,大部分都是贫下中农、翻身农奴出身,年龄最小的妮妮才15岁。他们学成返藏后,基本上分到了县以下医疗、防疫部门工作,成为西藏基层医疗事业的拓荒者。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老师的大爱无疆,熔铸着藏族学子秉承河大精神,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硕果溢满高原

  每年暑假,一批西藏学子满载而归,又一批满怀梦想的西藏新生走进校园,河南大学源源不断地为世界屋脊输送着新鲜血液。

  在河南大学文学院,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2018级藏族学生洛珠加措,是一个来自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的大男孩。他有着藏族儿郎好身板,刚来时有些紧张拘谨,辅导员赵婧鼓励他竞选体育委员,他参加了院足球队以及长跑训练队。洛珠加措在学院秋运会和校运动会上,连连斩获佳绩。

  被问到作为藏族学生,为何选择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时,洛珠加措说:“藏族同胞学习汉语的热情与日俱增,将来想要有一番作为,融入精彩的世界,汉语就是通行证。大师云集的河南大学,是我向往的圣地。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我还会鼓励弟弟妹妹们都来我的母校学本领。”

  校园里活跃着很多洛珠加措们,他们在中原汲取丰厚营养,学成后到青藏高原大显身手。

  近年来,河南大学成立了藏学研究所,2005年申报成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民族历史、国际民族问题三个方向硕士点。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先后主持了数十项藏学研究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在藏学研究领域硕果满枝。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