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石榴籽 沐浴春风里
如果说最开始给西藏班的孩子找个“家长”,是想给远在异乡求学的学子一份家的温暖,那么发展到后面,不管是藏族学生与志愿者家庭的相处,还是民族学校和本地学校的结对,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都说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样也是,而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在日常相处中点点滴滴的认识和了解。近年来,通过“我在南通有个家·我在西藏有个伙伴”汉藏亲情牵手活动的开展,让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学生和南通市田家炳中学结对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在认识格桑多吉之前,我对西藏了解不多,像一些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只知道皮毛,我打算以后多向他‘讨教’。我们约好了等初三毕业一起去西藏,去看布达拉宫,去喝酥油茶,去吃藏面……”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学生张闻起说。
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无形中拉进了两个藏汉家庭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一个小家的融洽相处,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进步。“我发现孩子之间的结对,不仅是藏族孩子和南通家庭的结对,也是藏汉两个家庭之间的互动。西藏的家长来到南通,第一时间会联系南通的志愿者家庭,我感觉这样的结对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到了实处,并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结对过程中得到不断深化和巩固。”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党委书记郁玉霞说。
不仅仅是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在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也同样上演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场景。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自2010年起,开展了“汉藏家庭结对同发展、汉藏学生携手共成长——我在常州也有一个家”活动,让西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龙城人民的大爱。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副校长毛平说:“每周日,‘常爸’‘常妈’可以带孩子出去逛常州、了解常州。学校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我们也会邀请‘常爸’‘常妈’到学校来跟他们的藏族孩子一起参加活动,每年我们还会举办‘最美常爸常妈’评比活动。”
不仅如此,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更是秉承“和而不同、汉藏情融”的办学理念,从校园环境打造、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强化学生民族团结意识。走在校园里,不管是楼宇命名还是道路命名,都具有民族团结元素。青稞餐厅、扎西德勒运动场、阿里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也让藏族学生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多了一份亲切感。“促进民族团结是民族学校的大事,我们学校站在‘文化立校’的高度,基于文化育人的层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营造或者打造有特色的学校环境文化;二是构建和美的课程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美;三是打造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全方位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毛平说。
每逢新年,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还与常州其他学校联合开展“心手相连,汉藏同胞共迎新年”活动。藏族同学走进这3所学校,和汉族学生一起包饺子、包馄饨,一起欢歌笑语过新年。此项活动如今已经连续开办十七届。“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开展,在用好彼此教育资源的同时,增进汉藏学生的情谊,让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团队负责人胡丹说。
石榴花开,开在春风里;石榴结果,沐浴阳光里;石榴红了,长在幸福里。自1985年,从第一批西藏班学生开始,越来越多西藏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各个省(市)求学,他们不仅是去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他们更是社会主义新西藏最好的宣传使者,通过他们,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感受到西藏的新变化、新发展。同时,他们与当地学生、家庭的水乳交融,也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学党史 铸初心
诵读国学、互行古礼;温杯洁具、观茶敬茶……记者在青少年实践基地看到,学生们在不同的教室进行着国学礼仪、茶艺体验、泥条盘筑、VR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详细] -
西藏那曲市嘉黎县举办首届农牧民职业技能大赛
近日,西藏那曲市嘉黎县举办了以“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农牧民职业技能大赛。据悉,此次技能大赛包括民族手工艺、砌筑工、藏菜厨师、奶制品加工4个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项目。[详细] -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有场招聘会提供645个岗位
为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就业问题,9月23日上午10点,西藏拉萨市城关区人社局在林廓东路38号城关区政府院内举行一场招聘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