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与世界对话的中国(西藏)——第二届涉藏国际传播学术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21-09-26 09:0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9月24日,“与世界对话的中国西藏——第二届涉藏国际传播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通过云端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学者、资深媒体人在线上线下参加了本届论坛。


图为“与世界对话的中国西藏——第二届涉藏国际传播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通过云端举行

  本届论坛分为主论坛和青年论坛两部分。主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西藏民族大学协办。在主论坛上,与会学者、资深媒体人们从传播学理、媒体实践、传播内容、传播技术技巧等层面,深入讨论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更好地抓住全媒体时代的机遇,让中国西藏的发展故事入情入理地在国际上传播,入耳入心地被全世界所了解。


图为林毅夫通过线上方式在“与世界对话的中国西藏——第二届涉藏国际传播学术论坛”上发言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就《西藏高原经济中的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表演讲,结合西藏的高原特点以及全国经济形势,探讨了西藏高原经济的发展动力与潜力,及其未来高效发展、持续增长路径。

  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黄海波从自身三次入藏拍摄的经验出发,提出要用“好奇心、平常心、爱藏心”帮助西藏在传播中树立新形象等对策建议。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建议充分认识不可控因素、把握国际传播中的可控因素,进一步提高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素养,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将“说”与“做”、动机与效果更好地统一起来。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沈利江分享了国际传播中关于说服的研究,从说服的定义、态度的改变等方面深入观察了当下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从国际传播到战略传播的概念源流与核心特征入手,探讨了全息、全程、全员、全效的战略传播实践的创新路径。

  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魏克然认为,应该“用世界的语态 说好中国故事”,并结合近期的业界实践和具体节目形态给出了参考建议。

  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提出,要处理好西藏文化整体形象的“显性魅力”,与个性文化的“隐性魅力”之间的关系,以接近性、文化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为先导的传播方式,提升西藏媒介形象建设。

  韩国广播公司高级制片人裴基亨从媒体的作用、弘扬藏文化、丰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提出文化丰富性是藏族的特色之一。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认为,应该把握媒介发展最新动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拓展有效的传播渠道。

  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高级顾问马尔库斯·尼克尔,原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副所长,教授、博导金泽,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历史系当代社会研究所研究员甘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拉先加,英国伦敦中国传媒中心教授戴雨果,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张树庭,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媒体艺术系讲师以及硕士专业主任郭大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导吴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编辑唐俊,加拿大世界科学与纪实节目制作人大会创始人兼秘书长保罗·刘易斯,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西藏采风团成员代表李遐、安路西也做了精彩发言。


图为“与世界对话的中国西藏——第二届涉藏国际传播学术论坛”中国传媒大学线下会场

  9月25日,将举行本届论坛的青年论坛,除了青年学者们将发表学术观点外,值得期待的还有来自中国、乌克兰、也门、马来西亚、埃及、尼日利亚、蒙古、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中国传媒大学影像行动力训练营西藏采风团”营员代表发言与部分短视频作品的发布。据了解,采风团营员们利用暑假来到西藏采风,聚焦西藏的脱贫工作及教育、医疗、科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用镜头记录了真实的西藏。

  本届论坛时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建设成就有目共睹。论坛对讲好西藏发展的故事,打破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的种种“臆想”,向国际社会传播一个真实、立体、多元的雪域高原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提供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中国西藏网 记者/刘莉 杨眉笑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