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河北无极:激发燃烧岁月的英雄力量

发布时间:2021-10-11 09:07: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里城道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表演情景剧《李狄三》。记者 章正 摄

  李狄三的腿已经肿得发亮。

  裹布深深勒进肉里,渗出的黄水把长长的裹布浸透了,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

  “李指挥,你真不该瞒着大家啊!”陈干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喊起来。

  几天后,他病情加重,独立行走都很困难,为了服从支部决定,又不影响工作,他让通信员抱来一堆羊毛,捻成一根又粗又长的毛绳,与各班的地窝子相连,他就扶着这根绳子,笑容满面地去各班看望大家,给他们上党课,讲当年在延安跟随王震将军热火朝天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情景,讲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刻含义。

  ——摘自《进藏英雄先遣连》

  这是一场煎熬的等待,却鲜为人知。

  “奶奶一直在等待,一等就是12年,没想到,等来了爷爷牺牲的消息。”李狄三的孙子李会田说。

  李狄三进藏之前,曾经给妻子冯翠格寄了一封信,据李会田回忆,由于奶奶不识字,信件是由父亲李五斗代念。其中,李狄三告诉家人,自己马上要解放西藏,希望妻子照顾好家人。由于年代久远,信件早已寻找不到。

  1951年,李狄三牺牲在阿里地区的扎麻芒堡,直到60年代,李狄三的一位亲戚,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看到文章《李狄三》,他们才得知,李狄三早已牺牲。时间,已过去12年。

  李狄三的家人,依然在农村,日子艰难地过着,但他们并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李狄三的事迹,在当地知晓度不高。

  “让我们欣慰的是,如今,无极县对李狄三事迹非常重视。”李狄三的孙子李会田说。

  事迹,感动着家乡人;精神,化为红色文化;传承,纳入了当地中小学教育之中。

  距李狄三老家不远,就是里城道中心小学,学生们趁着假期,正在排练《李狄三》情景剧,再现他的革命场景。

  “高原之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富有的是精神,沿途高寒缺氧,气候变化无常……”同学们手挽手,用自己的舞蹈,有板有眼地演绎着李狄三的事迹。

  排练一场情景剧,并不容易。四年级学生李紫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背诵了多个版本的讲解词;18个孩子,课余时间参加排练,没有一个孩子叫苦。

  “李狄三爷爷的故事感动着我。”李紫琪说。

  “现在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看过这场情景剧。”参与排练的音乐教师孙京利说。

  如何讲好英雄的故事?在里城道中心小学校长王海东看来,正是运用情景剧的方式,让孩子参与体会角色,融入历史情景之中。

  “这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他们。”他说,这是专门为孩子定制的课堂之外的“思政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要做好这样的“思政课”,需要多方力量参与。

  记者见到了无极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李庆雪。他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全程参与了该校的情景剧的脚本创作。

  李庆雪告诉记者:“我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拉近英雄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以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孩子能了解历史、尊崇英雄、学习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传承,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需要因势利导。

  在里城道初级中学,记者见到了校长李小军,他拿出了一本学校编写的《与英雄同行》的读物,安排课程时,让思政课教师讲述李狄三的事迹。

  “上课采用老师讲授加讨论的方式,当学生听到李狄三去世前,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留给其他战友时,不少学生都感动得掉泪。”李小军说。

  “在不同场合,很多干部群众,听到李狄三的故事,也感动得掉泪。”无极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甄建坡说,“我们更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李狄三的事迹。”

  讲好故事,并非只有课堂这一条渠道。当地尝试,因地制宜创造传播的情景。

  李狄三公园就是这样一个新平台。

  距李狄三旧居不远,正是新建的李狄三公园。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李狄三的浮雕,浮雕下面的文字讲述了他一生的经历。循道而入,便可以看到巨幅浮雕,还原李狄三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沿着小径进入,路两旁有8块浮雕,选取了李狄三的8个故事。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不太了解李狄三的事迹,有了公园,才知道我们身边原来也出过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很自豪!”

  “在人们休闲之余,停留下来,看一看,就可以了解李狄三的事迹。”里城道乡党委副书记陈光介绍说。

  李狄三公园,也成为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的清明节,在这里一队“学生红”格外醒目。学生们整齐列队,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李狄三烈士墙前。烈士墙庄严肃穆,四名同学为李狄三烈士献上花篮。

  “我们尝试多角度的教育方式,就是要让下一代了解,无极县曾走出一位大英雄,身边的英雄人物,值得大家学习。”李庆雪说。

  前不久,无极县教育系统发展了新党员,宣誓,就在这里进行。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更要让教育工作者有体会。”无极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占飞表示,“把李狄三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正在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尝试打造红色教育高地。”

  无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素菊介绍说,下一步要继续挖掘好李狄三的事迹,让更多人了解他的精神,传播好英雄故事,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美丽的校园 希望的花蕾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朱拉乡海军希望小学,是东部战区海军保障部援建的一所希望小学。自2017年开始对口援建以来,保障部共筹资988万元,全面升级改造学校软硬件条件。[详细]
  • 让高原孩子走进攀岩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主办、自治区登山队承办的“星耀西藏 攀岩进校园(日喀则站)”活动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珠峰国际登山产业运营服务中心举行,吸引了3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 [详细]
  • “格桑花开成长学院”第一课开启

    近日,墨竹工卡县“格桑花开成长学院”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启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堂课,以线下集合和线上直播的形式,向学员传授知识,提升学员们的就业创业能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