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走出一条特色育才之道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AI)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这项先进技术也在影响着中国孩子看待世界和与世界交往的方式。
来自中国科协的最新消息说,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广大青少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和科技教师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育才之道。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全方位、广领域、深层次开展,构建起跨界集智、开放融合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生态体系。
据介绍,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宣告成立,这是全国高校首家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首师大附中也成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开展的先行者。
在首师大附中的“青牛创客空间”,学生可在此进行智能产品制作、项目研发、创新比赛和展示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实践,这里也成为校内学生最喜爱的学习空间之一。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每周开设2-10课时的人工智能相关选修课、社团课,8间348个机位的计算机实验室,作为日常学生编程上机使用,8位计算机专业、物理专业老师,则教授不同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首师大附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在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学生培养和硬件设施等各方面,最大化整合优势,在内部为成员学校提供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人工智能教研平台和活动平台,定期进行教师交流、学校参观、学生共学;而在外部,他们获取包括首师大实验室、校外科研院所的科研环境支持,每年都会有学生通过拔尖计划、英才计划等方式进入合作的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实习。
作为北京地区大型科普展览和科学教育场馆,隶属于北京市科协的北京科学中心在主展馆开设了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创新思维、科学探究四大主题实验室。其中,人工智能实验室引导青少年了解前沿信息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激发青少年对“人与未来”的思考和想象。
北京科学中心在线下活动基础上,开发出人工智能主题实验室的线上活动形式,积极探索“馆校合作、社团共建”新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将优质科普资源通过线上方式送到郊区学校,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前沿教育活动。
在黄河穿城而过的甘肃兰州,城关区水车园小学2012年成立RT机器人工作室,成员主要来自三至六年级学生,他们利用少年宫、社团课及课余时间,学习编程语言、基础搭建以及智能机器人制作运行的基本原理,打造一个集科技知识启蒙教育、创新思维拓展训练及创造能力开发培养为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随着科技项目不断增加和竞赛经验不断丰富,RT机器人工作室已逐渐形成“传、帮、带“的学习形式和传承机制,为工作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水车园小学已将机器人编程课程纳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采取“1+1”(即每周1堂信息技术课+1堂人工智能课)的人工智能素养淀定模式,借助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创意制作赛等项目,开展方案设计、机械搭建、编程测试、工程记录等机器人课程学习。RT机器人工作室已先后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据了解,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任务要求,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推广人工智能相关科普知识和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初步应用能力,探索在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普及的有效模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以信息化激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协办的数据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暨2021大学校长论坛日前在青岛举办。[详细] -
深化“国培计划”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融合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详细] -
刘希娅:系统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刘希娅建议,统筹各方力量,系统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