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小夜校”积聚振兴“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1-12-06 09:38:00来源: 西藏日报

  “走,去‘夜校’听课去!今天‘夜校巾帼班’开课,这是为了让咱妇女同志更好地学到新知识,特地办的。”夜色初上,嘎姆边跟同伴说着,边小跑前往村公房。

  今年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错久村驻村工作队一改之前只是简单的一间屋子、几张桌椅、若干听众,做做样子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农牧民夜校”教学新方式,坚持“群众点单、支部接单、夜校开单”的订单式教学新模式,真正让群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让“农牧民夜校”开出更多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错久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说,“夜校”办得好不好,最终还得由农牧民群众说了算,若只是每天传授不实用的东西,“只搭台不唱戏”,老百姓们觉得不管用,那么就是形式主义。因此,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摸清群众当前生活现状和需求。同时,通过微信群、短信和电话,积极动员农牧民群众为学习内容“点单”。

  村里的普巴是一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最近他有些烦恼:“前些年,出去找个当服务员的工作,非常容易,只要人勤快就行。今年,好多饭店、餐馆都招的是汉语好的,不会点日常汉语用语,听不懂客人说什么,工作挺难找的。”为此,普巴找到了驻村工作队,表达了自己想学汉语日常用语的意愿。这是工作队收到的第一个“订单”。

  随着农牧民群众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加、需求不断增多,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陆陆续续收到了群众各种各样的“订单”。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对收集的“订单”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村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的不多,能熟练运用国家通用文字的更是寥寥无几,语言关挡住了许多想外出务工致富群众的路子。

  于是,驻村工作队决定从最基本的日常用语教起,以农牧民需求为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调整课程安排,使课程设置更加贴合农牧民实际,将“农牧民夜校”打造成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党史学习、政策法律普及、日常知识普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平台,及时给群众带去知识和服务,让人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找工作就业方面能转化为生产力和实际收益。

  7月份,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努力下,错久村“夜校”正式开课。驻村工作队按照需求导向、分类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党的惠民政策、基本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教学。

  “夜校”利用“课前十分钟”宣讲党史小知识、小故事,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利用文明词汇讲解,引导群众自觉摒弃生活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利用夜校“巾帼班”,促使妇女同志增强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好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利用民法典小讲堂,教会农牧民群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政策知识宣读,帮助群众了解低保标准、申请资格和办理流程。

  截至目前,错久村“夜校”授课国家通用语言培训40场次,讲解政策法规、党的惠民政策、文明健康5场次、宣讲党史知识10场次、“巾帼班”开课5场次,受教群众700人次。

  通过近几个月的学习,外出务工人员普巴说:“自从上课以来,跟着驻村工作队慢慢学习交流,我学了很多知识,现在基本的日常交流能听懂了,找工作基本没问题。我还想在‘夜校’学点法律知识,以后外出打工肯定用得到。”

  今年54岁的阿迟是“夜校”年龄最大的学员,聊起村里的“夜校”,他兴奋地说:“过去,大家白天都不在家,想聚起来都难。晚上的时候,大家要么守在电视机前,要么就早早睡觉了。现在有了‘夜校’,晚上没事儿大家伙聚在一起,学习讨论一下,既学到了东西,生活也更丰富了。”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