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专家:海拔不是影响高原缺氧的唯一因素
“西藏拉萨平均海拔3650米,春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青海省茫崖市平均海拔3000米,常年植被稀疏,含氧量更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成员、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永贵说。
“海拔不是影响高原缺氧的唯一因素。”我国自然地理学专家、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对记者说。史培军教授的科研团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发现,海拔高度对于高原缺氧的贡献率只占39.58%,大气温度、植被覆盖度、土壤、纬度等多重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藏高原总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研究表明,在海拔高度、大气温度、植被覆盖度、土壤等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近地表氧含量呈明显差异,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森林高于草原,草原高于荒漠;夏季高于冬季,暖季高于冷季;中午高于清晨。氧含量总体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大美青海’风景迷人,但对身体的考验是一道‘难关’。”山东援青干部王鲁谈起在青海工作的感受,心率变快,嘴唇发紫,常常失眠,耳鸣脱发……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内地来青工作生活的人普遍受到高原缺氧的困扰。
“对于区域内人口与经济系统来说, 缺氧是极其重要的致灾因子之一。”史培军说,当海拔高于2700米时, 人体心血管系统和中央神经系统已受到缺氧影响,严重时会引发脑水肿、肺水肿等危险。
马永贵教授研究发现,慢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与氧气含量有线性关系,氧气含量越低,高原病发病率越高,“缺氧所致的慢性高原病使人们的期望寿命大大降低。”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科研团队围绕“缺氧环境及其健康效应”课题,耗时5年,行程3万多公里,在青藏高原范围内的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新疆等6省区共179个县域行政单元,对591个样点的近地表氧含量、气温、海拔、植被覆盖度等开展野外测量和实地考察。
“长期以来,国内甚至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海拔高度是决定高原缺氧的唯一因素。这项研究改变了过去的认识。”研究团队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博士生陈彦强说。
史培军团队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进一步细化高海拔地区补贴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者了解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2017年启动,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牵头,主要研究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和“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宁夏:提高孤儿养育津贴标准
记者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获悉,宁夏已执行新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孤儿养育津贴标准。 [详细] -
雪域冰城一家亲——哈尔滨援助日喀则市仁布县纪实
每天,当日喀则市仁布县中学的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有序走出校园,学校门口启用不久的人行天桥变得热闹起来。天桥上,孩子们手拉手走向生活区。[详细] -
拉萨市20余名中小学生体验旱地冰壶感受冬奥魅力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中国健儿在赛场拼搏的精神感动着很多人,也展现了冰壶、冰球、单板滑雪等众多冰雪项目的独特魅力。日前,在位于娘热路的拉萨教育产业园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