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山南市曲松县白林村党建引领、教育强村、移风易俗,建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5:00来源: 西藏日报

  白林村地处曲松县堆随乡大山深处,四面环山,平均海拔4080米,是全县21个行政村中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村。

  近年来,白林村党总支大力实施“党建+”工程,团结带领群众摒弃落后思想,移风易俗,走出了一条勤劳增收、教育强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去年,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27元,经济发展增速多年保持在16%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党建引领促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白林村之所以能保持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近年来,白林村大力实施“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奋力推动乡村振兴。

  2019年,白林村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方式,建起了白林村牦牛繁育基地。该基地总投资95万元,占地面积91.65平方米,目前有牦牛70头,年收入4万元左右,带动7户群众增收。

  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白林村党总支也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团结带领群众走上了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过去,村里环境不好,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不强。”普布次仁说,“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组织党员干部从带头讲卫生、清理周边垃圾开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步一步改变村里的面貌。”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白林村群众纷纷投入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村容村貌很快得到改善。特别是,今年2月,得知白林村入选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拟命名公示名单后,群众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

  重教之风代代传

  在白林村采访时,记者不禁为该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之多而感慨。据统计,目前,该村120户432名群众中,在复旦大学、昆明陆军学院等高校就读的学生达183人。

  重视教育是白林村的好传统。目前,从该村走出去的党员干部有200多人。为了传承好优良传统,走出去的200多人陆续捐款10多万元,资助村里学生求学。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再穷不能穷孩子,得让孩子们好好读书,靠教育、靠知识改变命运。”白林村党总支书记普布次仁说,“但也有一部分家长,为了眼前利益,狠心让孩子在家放牛。”

  为了让“放牛娃”能继续上学,白林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这些群众。通过比较,这些群众逐渐转变了落后观念,纷纷把孩子送到了学校。

  在设立奖学金的同时,该村也建立了相应的惩罚制度。“制度建立了很多年,我们是奖励的多,惩罚的少。”说起该村的助学措施,普布次仁解释道。

  此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办起了“辅导班”,驻村工作队队员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帮孩子们辅导功课,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移风易俗树新风

  在白林村采访,记者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挂着印有:孝顺父母、夫妻和睦;艰苦创业增财富,勤俭持家福万年等内容的牌子。

  “这些‘移风易俗牌’,是这几年挂上去的。”普布次仁说,自“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白林村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以“四讲四爱”为抓手,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陋习。

  “以前,播种、收割时,劳力少的人家不得不出钱请人帮忙。现在,不用请,大家互帮互助就完成了。”村民索朗罗布说,“这是近年来村里搞移风易俗带来的转变。”

  普布次仁介绍:“以前,村里群众思想较落后,但通过开展新旧对比教育、算‘明白账’等活动,群众真正明白了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相信科学、靠勤劳致富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文明的风气刹住了,文明之风扑面而来。2018年,风气一新的白林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新风树起来后,群众谋发展的内生动力足了,纷纷走上了打工路。”普布次仁高兴地说,“去年,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有180多人,人均增收8万多元。”

  “群众都说,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很快就能实现乡村振兴了。”普布次仁说。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